人的本质是否自私?
人的本质不是自私的人的,把人的自然属性看成人的本质,混淆了人的本质和人的属性的区别。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否认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抹煞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
相关如下:
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作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表现为人的客观行为,又可表现为人的主观意识、观念、动机。由于人的意识、行为的统一性,自私可兼指行为、观念二者。
又因为人的行为、意识之间可能脱节,空间时间上发生分离,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现,它又可独指行为或观念。那么,究竟从主观意识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还是从客观行为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只要是东西就会自私。
有人侧重从客观行为及其效果方面给自私定义,认为“自私,是指人以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为”。换言之,自私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客观行为。我将此定义称为“自私的客观行为定义”。
是自私的,这是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生物性决定了人性是自私的。而大公无私这种事情,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因此,当人人自私,且现状无法改变,也不用改变的时候,自私,没什么错,是祖先创给我们的保证自己存活的方式。至于自私的程度,则完全取决于对象在你心中的地位了。
自私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一个概念,并非因为人们经常使用而便于给它定义,作为研究,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地定义以概括其全部本质特征呢?美国学者威尔逊在《新的综合》一书中,甚至将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基因也说成是“自私”的。
按威尔逊使用“自私”概念的意义推而广之,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争夺养料,鸟吃虫,猫吃老鼠,一只狗同另一只狗争抢骨头,人吃猪肉,食谷物,这统统是“自私”的表现。
尽管威尔逊也承认基因既无意识,也无情感。实际上,威尔逊是将任何生物体表现的有利自身、且以损害其它生物体为代价的“客观行为”统称为“自私”。威尔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私这个概念,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为了研究的方便,只限于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上使用自私的概念。
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作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表现为人的客观行为,又可表现为人的主观意识、观念、动机。由于人的意识、行为的统一性,自私可兼指行为、观念二者;又因为人的行为、意识之间可能脱节,空间时间上发生分离,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现,它又可独指行为或观念。
那么,究竟从主观意识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还是从客观行为方面给自私定义好呢?只要是东西就会自私。
人的本质是否自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存在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两种主要观点:
自利本能论:自利本能论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体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满足。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出于对自身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以及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利益。
社会本能论:社会本能论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社会的,个体具有社会性和合作性的本能。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社会联系和合作的驱使,个体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并愿意为了社会的利益做出牺牲和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观。人的本性可能包含了自私的一面,也包含了关心他人和合作的一面。具体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许多伦理和道德理论都强调了人类具备道德意识和关心他人的能力。通过教育、社会化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广泛的关怀、合作和共享的行为和态度。
总的来说,人的本性既包含自私的一面,也包含关心他人和合作的一面。具体的表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可以通过教育、文化、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来塑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