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一:哲学——智慧之美
一、何为哲学
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是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就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
后来学历史,学到人类进化论时,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这样问题又来了:一、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二、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显然不对,非洲的黑猩猩就能制造工具,它能把树枝从树上折下来,将枝的叶子扒下来,然后伸进洞里去钓蚂蚁吃,它是人吗?如果有个婴儿天生无脑,当然也就不会制造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人吗?
所以,什么是人?也无定论,正如什么是哲学一样。
二、智慧之美
我之所以开始学哲学,是因为记得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讲过一句话:“技术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哲学,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就像战术之于战略一样。
“哲学”这个词,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这个词的英文名“philosophy”。为什么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呢?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广泛地接触西方的文化,包括哲学,而中国当时的封建王朝正过得闭关锁国的生活。
最好的哲学方法,就是将沉思与分析一起用力。首先,要给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她自由飞翔,要勇敢地去想任何东西,让住,是任何东西!从天文地理直到鸡毛蒜皮,包括您家小狗身上的跳蚤,都可以成为您想象的对象。然后,在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不管这结论是推理得来的还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都要对它们进行严格的逻辑分析,尽可能多地找到证据。这时,您必须给您想象力的翅膀挂上沉重的铁块。
这些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就好比是建筑大厦时用钢筋水泥进行建设的过程,而结论只是最顶上的那个金光闪闪的屋顶而已。
这就是智慧之美。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二:哲学,都研究些啥? 2007-07-03 23:09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读哲学,就是找罪受。不过这几天虽然只利用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来读,却也速度奇快,一天可读两百来页,囫囵吞栆,但写日志的速度却跟不了,只拣最重要的写罢了。
哲学的三部分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讲的是世界的本质,是哲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来的,他自己称为第一哲学或者神学。
而这个词在汉语中则是意译,在古汉语中,《易·系辞上》中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人崔憬以“形而上”谓用,“形而下”为“体”,他说“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这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也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这段我没大弄懂,但我明白大概说的是咋回事:研究地些超自然万物的东西,如灵魂、本质、理念等,就是在搞形而上学,比如:我是一个人,那么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本质?这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
类似比较典型的问题还有:
1.世间万物是怎样起源的?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还是某个神创造的?有没有一种元素,一切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
2.人有没有灵魂?
3.什么是人的本质?是肉体,还是思想、情感抑或灵魂?
今天似乎弄明白了这个“形而上学”是咋回事了,最后自个儿得出一个结论,哲学家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干,成天瞎琢磨的家伙。
伦理学
道德伦理,就是伦理学,它是研究与道德相关问题的学问,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就这点而言,它似乎比老一本正经的形而上学要亲切得多。本来以为伦理学就这么简单,可是读到以后越觉得看不懂了,是那些吃饱没事干的家伙们跟我们玩儿深沉,什么相对主义伦理学,自然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学,非认识主义的伦理学,等等,烦。
看完全文,才知是从不同角度来看伦理,直觉主义:认为道德是事物一种独特性质的表达,这种性质就存在于事物之内,然而却是我们难以把握的,不可能用一种科学的、严谨有逻辑的词语表达出来,而只能凭直觉去领悟,用一句话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它几种变态的我就不举了,因为我不是研究这个的,我只是想清楚是咋回事。
但上述这几种伦理学都属于元伦理学,所谓元伦理学:就是研究何谓善、恶与道德的学问,更具体的说,它所研究的是善、恶与道德等的本质。
与元伦理学相对的另一大块--规范伦理学。替伦理制定规范的学问,就是规范伦理学。如果说元伦理学研究的是善与恶的本质的话,那么规范伦理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具体的善事与恶事,并且分析它们到底是善是恶。比如:应不应该堕胎?为什么乱伦是罪恶?是否应该销毁所有核武器?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听谁的呢?为什么总好像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到底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呢?对诸如此类变态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
那么,到底怎么样去制定规范伦理的规范呢?另一个问题引出来了:价值判断。在事实中加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比如:布鲁托斯然死了凯撒,这是一个事实,但“布鲁托斯是不是应该杀死凯撒”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加上类似的无数价值判断仍其分析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
元伦理这和规范伦理学就构成了伦理学。
认识论
何为认识论?有关知识的理论,就是认识论。
认识论的最根本问题,也是所有有关知识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乃是知识的起源问题。比如: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唯理派认为知识是神赋与的,是人生来的一种本领,托马斯阿奎就认为,人类惟有通过理智才能得到完整的知识。而这个理智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是上帝在我们心灵的沃壤中种下了“理智之光”。经验派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者们认为,这些经验就是知识的真正起源,一切知识,无论知识,无论最后它多么复杂,其源来就是经验。
我很高兴,读完这些我没有发疯。并且还知道了哲学大概研究的是个啥。
幸甚幸甚!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三--哲学,哲人 2007-07-10 23:28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研究哲学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地道的笨蛋,是天才的那种人,不用去说服别人,别人也会接受他的观点,是笨蛋的那种人,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毕达哥拉斯
在我看来,这是一位以勾股定理和平方立方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影响过一些人。老毕的那个时代,老毕被神话了,而且被人们当成了神,还有他的灵魂转世的观点,构成了他的主要思想体系。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因为河水是流动的,所以万物都在变化着的。这是他的主要思想,他的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黑格尔大有影响,通过黑格尔又大大地影响了马克思。
德谟克里特
是他,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千年之后,那些量子学的物理学家们,才真正才提出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
对于整部西方哲学史而言,很难说有比苏格拉底的死更震撼人心的事件了。老苏其丑无比,以及他那著名的悍妻,还有他那句“我知道,打过雷后一定要下雨“的名言,老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沉思与辩论,这是他的主要日常行为。他曾被证明为是最智慧的希腊人,而他自己却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老苏也是伦理学真正的鼻祖。老苏之死是令人惋惜的,当局者认为他的言行教坏了青年,被捕了他,在法庭上,他为自己做了出色的辩护,根本不承认所指控的罪名,可惜的是,他的辩护太出色了,所以他们就决定处死他。在狱中的时候,他的学生已经买通了所有阻碍他逃跑的人,但他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他认为法律一理制定,不管理合理与否,作为一国公民就必须遵守。
苏格拉底就这样死了。
柏拉图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所有的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帅的,也是最伟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由哲学家做王的国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人被分为三等,普通人,士兵和护国者。他的另一个主要是思想是理念论,他认为,所有个体都是不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当然是理论了。
亚里士多德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他是所有哲学家最博学的哲学家,但也是犯错最多的哲学家,后来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为的就是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说法说错了。老亚的主要著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逻辑学,如《范畴学》、《解释篇》、《前分析篇》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想的著作;二是自然学科,如《物理学》、《论天》、《天象学》、《论颜色》等等,他的博学创立了很多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等;三是美学,《修辞术》、《论诗》、《亚历山大修辞学》等;四是哲学著作,在哲学著作中,最有名是《形而上学》。在他的著名的形式逻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三段论,如:凡人都会死,老莫是人,所以老莫会死。在三段论中,大前提要正确,不然,结论就错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当丰富。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是传说中的雅典三哲。
从犹太民族悲壮而又悲哀的历史,到耶稣基督的诞生,这些个思想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开始。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一:哲学——智慧之美
一、何为哲学
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是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就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
后来学历史,学到人类进化论时,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这样问题又来了:一、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二、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显然不对,非洲的黑猩猩就能制造工具,它能把树枝从树上折下来,将枝的叶子扒下来,然后伸进洞里去钓蚂蚁吃,它是人吗?如果有个婴儿天生无脑,当然也就不会制造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人吗?
所以,什么是人?也无定论,正如什么是哲学一样。
二、智慧之美
我之所以开始学哲学,是因为记得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讲过一句话:“技术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哲学,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就像战术之于战略一样。
“哲学”这个词,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这个词的英文名“philosophy”。为什么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呢?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广泛地接触西方的文化,包括哲学,而中国当时的封建王朝正过得闭关锁国的生活。
最好的哲学方法,就是将沉思与分析一起用力。首先,要给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她自由飞翔,要勇敢地去想任何东西,让住,是任何东西!从天文地理直到鸡毛蒜皮,包括您家小狗身上的跳蚤,都可以成为您想象的对象。然后,在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不管这结论是推理得来的还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都要对它们进行严格的逻辑分析,尽可能多地找到证据。这时,您必须给您想象力的翅膀挂上沉重的铁块。
这些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就好比是建筑大厦时用钢筋水泥进行建设的过程,而结论只是最顶上的那个金光闪闪的屋顶而已。
这就是智慧之美。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二:哲学,都研究些啥? 2007-07-03 23:09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读哲学,就是找罪受。不过这几天虽然只利用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来读,却也速度奇快,一天可读两百来页,囫囵吞栆,但写日志的速度却跟不了,只拣最重要的写罢了。
哲学的三部分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讲的是世界的本质,是哲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来的,他自己称为第一哲学或者神学。
而这个词在汉语中则是意译,在古汉语中,《易·系辞上》中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人崔憬以“形而上”谓用,“形而下”为“体”,他说“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这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也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这段我没大弄懂,但我明白大概说的是咋回事:研究地些超自然万物的东西,如灵魂、本质、理念等,就是在搞形而上学,比如:我是一个人,那么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本质?这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
类似比较典型的问题还有:
1.世间万物是怎样起源的?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还是某个神创造的?有没有一种元素,一切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
2.人有没有灵魂?
3.什么是人的本质?是肉体,还是思想、情感抑或灵魂?
今天似乎弄明白了这个“形而上学”是咋回事了,最后自个儿得出一个结论,哲学家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干,成天瞎琢磨的家伙。
伦理学
道德伦理,就是伦理学,它是研究与道德相关问题的学问,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就这点而言,它似乎比老一本正经的形而上学要亲切得多。本来以为伦理学就这么简单,可是读到以后越觉得看不懂了,是那些吃饱没事干的家伙们跟我们玩儿深沉,什么相对主义伦理学,自然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学,非认识主义的伦理学,等等,烦。
看完全文,才知是从不同角度来看伦理,直觉主义:认为道德是事物一种独特性质的表达,这种性质就存在于事物之内,然而却是我们难以把握的,不可能用一种科学的、严谨有逻辑的词语表达出来,而只能凭直觉去领悟,用一句话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它几种变态的我就不举了,因为我不是研究这个的,我只是想清楚是咋回事。
但上述这几种伦理学都属于元伦理学,所谓元伦理学:就是研究何谓善、恶与道德的学问,更具体的说,它所研究的是善、恶与道德等的本质。
与元伦理学相对的另一大块--规范伦理学。替伦理制定规范的学问,就是规范伦理学。如果说元伦理学研究的是善与恶的本质的话,那么规范伦理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具体的善事与恶事,并且分析它们到底是善是恶。比如:应不应该堕胎?为什么乱伦是罪恶?是否应该销毁所有核武器?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听谁的呢?为什么总好像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到底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呢?对诸如此类变态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
那么,到底怎么样去制定规范伦理的规范呢?另一个问题引出来了:价值判断。在事实中加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比如:布鲁托斯然死了凯撒,这是一个事实,但“布鲁托斯是不是应该杀死凯撒”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加上类似的无数价值判断仍其分析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
元伦理这和规范伦理学就构成了伦理学。
认识论
何为认识论?有关知识的理论,就是认识论。
认识论的最根本问题,也是所有有关知识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乃是知识的起源问题。比如: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唯理派认为知识是神赋与的,是人生来的一种本领,托马斯阿奎就认为,人类惟有通过理智才能得到完整的知识。而这个理智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是上帝在我们心灵的沃壤中种下了“理智之光”。经验派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者们认为,这些经验就是知识的真正起源,一切知识,无论知识,无论最后它多么复杂,其源来就是经验。
我很高兴,读完这些我没有发疯。并且还知道了哲学大概研究的是个啥。
幸甚幸甚!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三--哲学,哲人 2007-07-10 23:28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研究哲学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地道的笨蛋,是天才的那种人,不用去说服别人,别人也会接受他的观点,是笨蛋的那种人,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毕达哥拉斯
在我看来,这是一位以勾股定理和平方立方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影响过一些人。老毕的那个时代,老毕被神话了,而且被人们当成了神,还有他的灵魂转世的观点,构成了他的主要思想体系。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因为河水是流动的,所以万物都在变化着的。这是他的主要思想,他的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黑格尔大有影响,通过黑格尔又大大地影响了马克思。
德谟克里特
是他,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千年之后,那些量子学的物理学家们,才真正才提出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
对于整部西方哲学史而言,很难说有比苏格拉底的死更震撼人心的事件了。老苏其丑无比,以及他那著名的悍妻,还有他那句“我知道,打过雷后一定要下雨“的名言,老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沉思与辩论,这是他的主要日常行为。他曾被证明为是最智慧的希腊人,而他自己却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老苏也是伦理学真正的鼻祖。老苏之死是令人惋惜的,当局者认为他的言行教坏了青年,被捕了他,在法庭上,他为自己做了出色的辩护,根本不承认所指控的罪名,可惜的是,他的辩护太出色了,所以他们就决定处死他。在狱中的时候,他的学生已经买通了所有阻碍他逃跑的人,但他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他认为法律一理制定,不管理合理与否,作为一国公民就必须遵守。
苏格拉底就这样死了。
柏拉图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所有的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帅的,也是最伟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由哲学家做王的国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人被分为三等,普通人,士兵和护国者。他的另一个主要是思想是理念论,他认为,所有个体都是不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当然是理论了。
亚里士多德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他是所有哲学家最博学的哲学家,但也是犯错最多的哲学家,后来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为的就是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说法说错了。老亚的主要著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逻辑学,如《范畴学》、《解释篇》、《前分析篇》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想的著作;二是自然学科,如《物理学》、《论天》、《天象学》、《论颜色》等等,他的博学创立了很多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等;三是美学,《修辞术》、《论诗》、《亚历山大修辞学》等;四是哲学著作,在哲学著作中,最有名是《形而上学》。在他的著名的形式逻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三段论,如:凡人都会死,老莫是人,所以老莫会死。在三段论中,大前提要正确,不然,结论就错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当丰富。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是传说中的雅典三哲。
从犹太民族悲壮而又悲哀的历史,到耶稣基督的诞生,这些个思想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开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