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论生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俗世之人来说,最难面对的就是死。生死的话题很沉重,但又是无法回避的。修身正心更绕不开悟透生死之事。
“生”与“死”在常人看来,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庄子认为生死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两者之间本质上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生,蕴含着死,生就是死;而死同样也蕴含着生,死就是生,死生为“一”。站在“道”的立场上看生死,齐生死,生死相伴相依。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在庄子看来,人们如客居世间的游子,身处他乡却乐不思蜀。离世则如游子回归故里,一个“归”字形象的表达了庄子对死亡的豁达。游子对故乡是殷切期盼的,庄子对人们害怕死亡的心理,表达了极度惋惜之情。
庄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是此意。
大多数人是惧怕死亡的,而庄子把人从生到死的旅程说得轻松自然,就像一个人离家远行,而后自奔波疲惫的旅途回归住所一样。
天地就是一个超大旅舍,每个人寄居其中。乐生恶死则如误入迷途一般。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应是自此思想而来。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日夜更替变化,人无法改变自然,这是万物的本性。人的生死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生与死都是人所无法主宰的。对此,我们只能听之任之,顺之处之。
人生就像四季一般循环往复,一切都是自然所赋予的。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大化运行,有生必有死。
生死既不可改变,又无法抗拒。因此,对人来说,唯一可行的便是顺应自然,听其自然,“生死无变乎己”。
我们都会经历“梦”与“觉”的体验,庄子用梦与觉来比喻生与死。人们“觉”时会体验到种种喜怒哀乐,以及各不相同的独特经历,而在入梦时会有大体相同地重现。
梦是难解和虚幻的,但梦与觉,究竟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更虚幻?
人的生与死,是不是和梦与觉有相似之处?如果一切都是虚幻的梦,生或死,还有什么区别呢?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死生为自然而必然之事,都只是生命流变的真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破除生的执迷,死的忧惧,才能达到内心的释然。
“生”与“死”在常人看来,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庄子认为生死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态,两者之间本质上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生,蕴含着死,生就是死;而死同样也蕴含着生,死就是生,死生为“一”。站在“道”的立场上看生死,齐生死,生死相伴相依。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在庄子看来,人们如客居世间的游子,身处他乡却乐不思蜀。离世则如游子回归故里,一个“归”字形象的表达了庄子对死亡的豁达。游子对故乡是殷切期盼的,庄子对人们害怕死亡的心理,表达了极度惋惜之情。
庄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是此意。
大多数人是惧怕死亡的,而庄子把人从生到死的旅程说得轻松自然,就像一个人离家远行,而后自奔波疲惫的旅途回归住所一样。
天地就是一个超大旅舍,每个人寄居其中。乐生恶死则如误入迷途一般。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应是自此思想而来。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日夜更替变化,人无法改变自然,这是万物的本性。人的生死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生与死都是人所无法主宰的。对此,我们只能听之任之,顺之处之。
人生就像四季一般循环往复,一切都是自然所赋予的。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大化运行,有生必有死。
生死既不可改变,又无法抗拒。因此,对人来说,唯一可行的便是顺应自然,听其自然,“生死无变乎己”。
我们都会经历“梦”与“觉”的体验,庄子用梦与觉来比喻生与死。人们“觉”时会体验到种种喜怒哀乐,以及各不相同的独特经历,而在入梦时会有大体相同地重现。
梦是难解和虚幻的,但梦与觉,究竟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更虚幻?
人的生与死,是不是和梦与觉有相似之处?如果一切都是虚幻的梦,生或死,还有什么区别呢?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死生为自然而必然之事,都只是生命流变的真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破除生的执迷,死的忧惧,才能达到内心的释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