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经常屠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攻城主帅多么残暴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屠城是常有的事,不止是“败寇”会干,“成王”的也会干。只是“成王”的屠城案例很少会载入史册罢了。那么为何会有那么多屠城将军呢,仅仅是因为城池久攻不下,所以破城后要复仇么。如果是普通士兵可能会意气用事,但是作为攻城主帅的人眼光不会这么浅显。
我觉得,很多时候屠城并不代表主帅多么残暴嗜血,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屠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攻城前激励士气,许诺破城后可烧杀淫掠
这一点,项羽是典型。项羽是一个非常“爱护”自己士兵的统帅,更确切点说是偏袒,包庇。虽然项羽麾下的楚兵战斗力很强悍,但军纪真不怎么样。史册用“城无遗婴”来形容项羽,因为项羽每每在攻城前都会向士兵许诺破城后可随心所欲的烧杀淫掠,这样士兵才会奋力攻城,在不停地攻伐中保持士气高昂,项羽这是“纵兵”,所以楚军的战斗力普遍比汉军和其他诸侯军强,不仅仅是因为项羽能征善战。
二、城池久攻不下,军粮不足以养活所有人
在“新三国”连续剧中曹操攻徐州前(那时刘备还没接管徐州)告诉曹仁在破城后,将城内百姓全部杀光。曹仁迟疑了一下,曹操边吃饭边说“我们没那么多粮食”。在电影“投名状”中,由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在守城主将投降以后,背信弃义的射杀了所有降兵,就是因为军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