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上得宣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的情绪发泄,家长应采取适度引导,帮助孩子学会以言语来抒发。需要注意,一般家长对待孩子发泄的态度有以下几个误区:
1.禁止孩子流露任何情绪,要求孩子喜怒不形于色。但家长需了解,不应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对大人一样对待孩子,要求其情绪平稳。一些孩子压抑惯了,长大后,性格抑郁沮丧,心理不够正常,或因压抑过多,突然进发、报复,都是有害的。
2.只允许孩子表露高兴、愉快的情绪,而无法容忍孩子口出恶言。当孩子情绪起伏的时候,孩子可以表达妈妈,我好爱你!、我好想你!妈爸爸,等等。但像妈,我好讨厌你!这种话绝对禁止的。事实上,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态发展。
3.容许孩子表示愤怒之意,但是必须注意态度。家长的要求本身没错,但对于还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来说,过于困难。当孩子需要表达不满和愤怒时,要求他强制压抑,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所不利。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不论高兴或是生气,都尽情表露。让孩子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怨恨,就好像为他装上 1个活塞,不至于使孩子心理压抑过多,最后如同火山爆发。如果孩子的心中积满怨恨得不得发泄,就难以产生爱和喜悦,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孩子对父母本身产生不满,比起让孩子将对父母的不满暗藏心中,更应该鼓励孩子当面发泄,发泄后再进行沟通。这种情况下,家长合理使用回馈技巧,能够较好地帮助父母和子女之间取得谅解。
首先,应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明确判别出孩子所要表述的意思,并让孩子的想法得到回馈,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的意图。父母应让孩子抒发怒气,并在孩子的生气原因合理的情况下给予认同,视情况进行安慰或引导孩子学会谅解。这样能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帮助孩子宣泄情绪,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重视、被尊敬,从而促进孩子性格的正常形成和心理的健康。专家意见:
情绪宣泄是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儿童对个人情绪宣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而不良的宣泄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应该理解孩子的宣泄需要,并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适度地宣泄,以让他们疏导消极情绪。只有让孩子学会恰当体验、控制和表达他们的各种情绪,才能成为真正快乐的人。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适当的玩具是其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适当的玩具是能够让孩子拍拍打打,可以宣泄愤怒和挫败的情绪,同时,又能调动孩子的情绪,转移孩子的关注点,让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这也是一种情感宣泄。但如果成人为了让幼儿不发脾气一味迁就显然不行。当幼儿在情感宣泄时,家长应冷静对待,不妨采取冷处理,使孩子情绪更快地自我平静下来。之后,再进行谈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宣泄和解决问题。
对孩子来说,游戏也是松驰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扔沙包、踢球等,都是一种宣泄方式,孩子把在现实中对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沙包等物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