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 年代世界局势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苏联解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外,东欧的巨变具体又制什么呢?(除了说苏联解体)中国在这一时期文革结束,实行改革开放,全面的... 20世纪80,9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苏联解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外,东欧的巨变具体又制什么呢?(除了说苏联解体) 中国在这一 时期文革结束,实行改革开放,全面的国内整顿,又发生了什么,国外形式的动荡影响如何? 展开
 我来答
是乐欧尘1339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1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71.5万
展开全部
东欧剧变 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短的时间 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 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二是执政党在 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 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 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 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 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 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1989年,波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会议达成了关 于团结工会合法化、进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波党失利,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团结 工会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 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 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 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因抗议解除一名持不同政见的神父职务举行的群众 示威,演变成骚乱。不久,布加勒斯特也开始了骚乱,军队倒戈。外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 库被捕,并被秘密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 罗马尼亚政局的剧变 此外,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 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十六夜TA0367
2014-06-28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一、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系(或称雅尔塔体制),简言之就是美、苏、英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4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而所谓格局,是指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世界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二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的建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的签订);同时,两极格局的形成又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两极格局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根据这一章教材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图示: |→中间力量 雅尔塔体系→| |→冷战局面 |→两极格局→|→热战 |→缓和 二、两极格局的特点 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其特点是:政治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的斗争,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帝国主义阵营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在全世界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则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同帝国主义进行坚持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早在1947年,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为此,美国为首的15个西方国家于1949年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在美国控制下,“巴统”长期对社会主义各国实行封锁禁运。社会主义国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合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与西方的民间贸易;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两大集团强烈对抗;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两大阵营内部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三、两极格局的动荡、分化和改组 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世界局势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这一时期,影响世界形势发展的重大事件有: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60年代的中苏论战、国际共运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1961年民主德国筑起柏林墙;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1965年美国扩大对越战争,局部战争开始;1964年中法建交,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1956年和平共处;1967年的第二、第三次中东战争;1955年的亚非会议、1961年的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等。其原因和表现为:对抗中出现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相互交织,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崛起。 四、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60年代末70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在美、日、西欧兴起,逐渐席卷全球,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导致了一些国家的兴衰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美苏实力相对下降;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提出“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国际国家”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大的作用,中美建交打破了旧的中、美、苏战略格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两极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主要因素有:1.苏联解体,美国实力相对下降,霸主地位衰退;2.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西欧国家实力相对上升。3.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两极格局的终结 教材和大多数专著都把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1991年12月苏联的解体作为两极格局(也是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当然确切的说法是指后者)。主要理由是:它们与西方国家之间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已经烟消云散;“华约”和“经互会”宣告解散,欧洲两大军事和经济集团的对立不复存在;两德统一,苏联陆续从德国东部撤军;俄罗斯尽管继承了苏联的主体和在联合国的地位,但已不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不能再作为世界格局中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极。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的终结和两级格局的瓦解不是同一个概念。雅尔塔体系的原始宗旨之一,就是确定对法西斯德国的分区占领,1990年10月,德国统一,雅尔塔体系自然终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