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背景和概况
背景:
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在主权问题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逆转的余地。” “应该明确指出,中国将于1997年撤出香港。”双方最终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谈肢宴启判解决香港问题。
谈判的第二阶段于1983年7月12日和13日在北京北部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姚光和英方负责人是驻华大使克里达。
但是,由于双方初次会晤,1983年9月22日和23日,1983年10月19日和20日第四轮会谈后,双方举行了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告恢复“有益”。 “建设性”形容词。公报在1983年12月举行的第七轮会谈后表示,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展情况以及会谈进入新阶段的进展情况。
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何伟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在一九九七年后放弃对香港的主权。声明说:达成一项协议,使香港继续由英国统治,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1997年之后。
在此期间,香港的行政和立法委员经常访问英国。 1984年2月,立法会非官方成员提出“罗宝议案”,引起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祥败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扩展资料:
1、前期准备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660票赞成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选举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中央政府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1997年1月24日任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
中央政府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了特区第一政府的23名主要官员。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真正的东道主。此后香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意义: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这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香港繁荣稳定发展。随着香港回归十多年,香港的发展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下日益繁荣;
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的做法证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是明智和正确的。同时,它为解决澳门问题和回归澳门提供了典范,最终实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完全团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历如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2023-05-14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