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个回答
2017-03-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