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 我来答
徐天来11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2-1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3676万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1、提高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能够使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去接触、认识和掌握知识技能、参与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种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都证明: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主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想学。那么,创设一个魅力无穷、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就成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校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2007年秋季开学,我校又迎来了近150名一年级新同学,经过两周的教学发现:一年级的数学课难上!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听讲,不会看书和做作业。上课刚一会儿,就开始说话、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前后左右来回动,老师们往往是按了葫芦又起瓢,大大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究其原因:
(1)我校坐落于西夏区西端,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三分之二的学生家长靠打工为生,无暇顾及孩子,也没有配合学校教育、辅导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没办法实现,家校配合教育不到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年级学生在学前班、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学习要求比较宽松。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变为学习,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习要求严格。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
(3)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上课不专心听讲就成了令低年级数学老师倍感头痛的问题。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低年级数学教师要寓教于乐、教学得法,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而数学情境的创设恰恰能够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校低年级数学教师成立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创设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借助情境创设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通过课题研究改进低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和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上来,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改善低年级学生听讲不专心的现象。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数学课堂中得以自主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为减轻低年级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保障。
情境创设在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削减一部分后进生,帮助数学教师减轻课后辅导的工作量,并进一步消弱因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给低段数学教师带来的顾虑和压力。
通过学校教导处学困生帮教措施表数据统计发现,在课题研究的三个学期中,低年级学生数学期末成绩较同学期期中成绩有所提高,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期
统计时间
提高率/ %
备注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2007年7月
51%
课题成立前一学期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8年1月
54%
课题研究的第一学期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2008年7月
60%
课题研究的第二学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2009年1月
75%
课题研究的第三学期

备注:(1)提高率 =

(2)统计范围:低年级数学学科学困生

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从后进生步入中等生,甚至优等生的行列。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1)班倪洋期中成绩60分,期末成绩71分,提高了11分。一年级(2)班孔征期中成绩67.5分,期末成绩93分,提高了25.5分;李佳宁期中成绩65分,期末成绩80分,提高了15分。二年级(1)班袁东娟期中成绩58.5分,期末成绩84.5分,提高了26分。二年级(3)班景晓燕期中成绩54分,期末成绩78.5分,提高了24.5分。
3、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践,逐渐成为科研型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用科研促教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1)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在本课题中,情指情感,境指外部教学环境与师生内部心理活动的综合叠加,情境就是作用于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兴趣反应的学习环境。
(2)情境教学: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3)兴趣:字典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在课题中指学生个体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轻松愉悦的情感状态和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3)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一个民主、和谐,适宜学习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4)《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和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
2、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运用;
3、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为行动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进行实践与反思,通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先进经验的总结与交流等方式展开研究。
3、个案追踪法:针对同一节数学课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以获得理性认识。
4、对比研究法:利用同课异构的模式研究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情境呈现在不同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1月份,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总结大会,将平时的积累与期末的总结进行交流、汇总,为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提供素材。经过2月份的整理修改,3月份课题组成员提交优秀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资料充实课题研究,由课题组负责人孙定芬老师负责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创设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全课题组成员交流、分析、补充,不断完善,最终发布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今后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去。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那么我们的情境创设就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就能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这样安排了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校园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找角,用熟悉的场景感受角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接着充分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巩固对角的认识,在初步感知什么是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向教室以外想一想。而后,教师展示、介绍了一些学生没有想到但源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物品上的角,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生动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善于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话题,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多说多观察。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直观教具、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地呈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在感性认知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出示主题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图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等等,结合图或实物进行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要渗透观察方法,使学生做到有序观察、重点观察。
(3)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教学中,教师们把教材中的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或利用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其中;或利用故事贯穿教学,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将主题图两盘鸡蛋编成故事:动物王国里的鸡妈妈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比赛,比比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生蛋最多,我们也去看看吧。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趣,聚精会神地看着教师贴在黑板上的挂图。接着,教师将同学们引入故事假想为其中的角色:请同学们当评委比一比哪位鸡妈妈生的蛋多,为什么?经过两人小组的片刻讨论,大家纷纷举手发言,不甘示弱,很快掌握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由于问题的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在这节课中,就连平时非常好动、总是不能认真听讲的几名同学也在积极参与,可见故事对低年级学生的魅力之大。
(4)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邀请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将情境鲜活地表演出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时,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而后请学生模拟画面中排队买票的场景,使静止的画面生动再现,唤起学生以往排队的记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时,请学生模拟公交车靠站停车乘客上下车的情景,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为以后运用加减混合算式正确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5)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此外,动手操作也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感知。活动一:做一做——用两根硬纸条、一个图钉制成活动的角,来回拉动,发现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活动二:折一折——用不规则纸片折角,在相互比较中发现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活动三:画一画——先由学生尝试画角,再观看课件中用尺画角的全过程,模仿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6)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有效防止课堂教学后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发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当针对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
玩中巩固新知识。如,一年级上册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平面图形后,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摸物体的游戏: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口袋,放进四种平面图形若干个,大小不同。活动一:学生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图形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活动二:学生按要求要摸出规定的图形。学生对这个游戏活动很感兴趣,通过活动轻松地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掌握。此外,教师还创造了许多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小猫钓鱼、摘苹果、小动物过河、小鸟回家、找朋友、送信……寓低年级数学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玩中提高能力。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了比一比谁算得最快、夺红旗、接力赛、数学扑克等多种小型、易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参加,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计算、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2、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应具有针对性。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所选择和取舍。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我们倡导标新立异,但不能华而不实;我们倡导创新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我们倡导形式多样,但不能哗众取宠;我们倡导丰富多彩,但不能宣兵夺主。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并服务于教学,切忌为情境创设而创设,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参观博物馆的主题图。教师采用故事情境引入教学:今天,天气晴朗,第三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在操场上排好队,准备出发参观博物馆。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博物馆里都有什么,有趣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而后,教师简单介绍了博物馆,继续提问:二年级的同学们也很想去博物馆,现在有两辆车,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此时,一些学生还没有从对博物馆的回忆或遐想中回到下一个问题来。
教师提问博物馆里都有什么,有趣吗以及对博物馆的介绍,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没想到学生的兴趣留在了博物馆,影响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教学。教材安排这幅主题图的目的在于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过多地拓展了图的内容,反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向它处,对教学没有帮助,因而是不成功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能突出知识本身,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如果这节课这样设计会简单明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都有什么?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第三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学校为他们准备了两辆客车,每辆客车准乘70人。继续提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激起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进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学习中。
(2)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都要注意体现情境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符合认知水平的事例、场景。
(3)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连贯性。
每节课的情境创设可以有多个存在,但它们应该是连贯的,为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有一个总的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即要形成一个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的完整课堂教学情境。
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时,开课引入采用故事情境、学习新知采用直观情境、巩固练习采用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邀请新老师和新同学一起参与学习活动的故事情境贯穿始终。这样一节课就有一个明确的情境线索,更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4)情境的创设应具备灵活性。
情境创设是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应具备灵活性。如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形成固定、单一、程序化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很难赢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情境创设必将失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创设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先进经验,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案,不断创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学习, 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低年级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一年半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低年级数学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投入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将成果推而广之。
情境创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会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效率;运用不当,则会淡化数学教学活动,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作为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教材创设出合情合理、能够驾御自如的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善,只能是数学教学中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反思偏重于感性经验,研究的内容、结构可能有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研究成果的理论高度有限,需要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