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旌旗的主要作用
旌旗: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旂 ,两字本别,今通用。亦作“旍”。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者听不见,所以我们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者看不见,所以我们用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觉和听觉,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所以夜间作战要多点灯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你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都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觉和听觉的。”
这一段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其实这一段所谓的金鼓、旌旗,其实就是解决的指挥统一的问题。
怎么统一指挥?怎么传递我们的指挥信号,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古人就用的金鼓和旌旗配合使用。正常情况下,我们是闻鼓而进,鸣金收兵。就是我们敲鼓的时候,大家都一起进攻。击打钲(zheng)的时候就停止攻击或者撤退。
按照平时的训练以及击打的节奏进行军事行动。金鼓解决的是听觉指挥的问题。但是只有一套系统还不行啊。我们必须还要有另一套系统作为备份。防止意外的发生。以及在特殊场合的运用。那这一套系统一定要有别于听觉的系统。这就发展出了视觉指挥系统。那就是利用旌旗指挥系统。
白天的时候,因为大家听得见,看得见。我们可以金鼓旌旗配合使用。但是白天一般多用旌旗这个视觉指挥系统。因为白天,你也敲鼓,对手也敲鼓。士兵很容易产生混乱,不知道哪一个鼓声是我方的指挥命令。所以白天一般都用的旌旗。
大家如何进攻就看旗手用旗语传递了什么命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只要打掉对方的旌旗,对方士兵就会大乱。因为你打掉对方的指挥系统。下面的士兵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那些士兵也都是老油条。看到自己这方的指挥系统都被打掉了。就会产生很可怕的联想。他们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失去了战斗力意志。
一般这个时候就是九死一生了,所以能逃跑就会赶快的逃跑。所以打掉对方的指挥系统。如果对方不能够马上重新建立一套有效的指挥系统。这个时候必定大败。晚上的时候大家看不见。旌旗这一套视觉指挥系统就没效了。
所以我们搞偷袭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金鼓这一套听觉指挥系统。因为敌方被偷袭的时候一般就是在睡觉。也不会有金鼓产生干扰。所以我们自己这一方用金鼓这一个听觉指挥系统就非常的有效。而且还可以起到震慑敌方清明的效果。当然了,如果我们有用间谍的话。
扩展资料:
首先要了解,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旗帜的国家。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在近5千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动物图腾作为旗帜的现象。例如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族以熊图腾为旗帜,蚩尤部族以牛图腾为旗帜。根据民间传说,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改用龙图腾为旗帜,几千年来被中华民族沿用至今。
通过翻阅古文献和史料我们可以确认,举旗士兵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兵种,举旗冲锋的场景是真实存在的。在古代战争中,军旗具有象征、指挥和宣誓等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影响战争结果。比如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军旗游戏,军旗的重要性高于司令,先把对方军旗扛回大本营者获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旌旗 (汉语词汇)
当士兵看到敌人的阵地上有自己队伍的旗帜,这说明己方的人已经来到了敌人的阵地上,马上就要占领敌人的阵地,会在人的心理上起到一定的鼓舞,也就是说能鼓舞士气,能指领方向.当旗帜一倒,士兵就会没有方向,军心就会涣散,也就是说打败仗的地方多。
为什么说部队会配有很多的旗手,一个倒下去,会有一个继续扛起来.尤其是当旗帜占领了敌阵地的最高点,那士兵又是会另一番景象.有这样一句话,旗帜插到哪里,胜利就到哪里.
到现在,旗帜也是一种传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