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投降魏国是真的想再复兴蜀国吗?

姜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姜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一览众河小小
2019-11-19 · TA获得超过1108个赞
一览众河小小
采纳数:19 获赞数:110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姜维投降魏国钟会,他是为了复兴蜀国诈降吗?已经死了快两千年的人了,现在人肯定无法知道他当时的真正想法,只能通过姜维的相关事迹和行为做个推测。姜维当时投降魏国,赢过是一次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选择。

姜维本来是魏国将领,但是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被人猜忌。后来他在无奈之下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很看重,马上委以重任,从此以后,姜维就在蜀国长期任职。看的出来,姜维不是一个死板的人,当时天下大乱,姜维并不是诸侯而是将领,自然谁对他好就投奔谁,这也是人之常情。

诸葛亮死后,费祎逐渐掌权,费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实际上蜀汉本来就是三国里最弱小的一个,人丁稀少,根据相关史料,蜀国当时只有不到一百万人,诸葛亮五次北伐,蜀国早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这时候的确需要好好休养一下。而姜维属于主战派,跟费祎不怎么和睦,费祎还会故意限制姜维的领兵人数。

后来费祎被刺杀,姜维逐渐做上大将军,多次领兵对魏作战。这时候其实主要是看刘禅的态度,刘禅表面上不反对姜维北伐,但实际对他也没有太大信任。关键刘禅虽然不像小说里那样写的是一个傻子,但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刘禅这个人应该是很有自知之明而且容易满足的,当时蜀国是三国里面最弱小的一个,不要说跟魏国相比,哪怕是东吴都颇有不及。如果蜀国能够夺得天下,那就只能靠奇迹了,刘禅显然不相信奇迹。

实际上,费祎看的比较准,他曾经说过,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那么厉害,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他们才能比不过诸葛亮,再折腾有啥劲呢,搞不好会把整个蜀国都折进去,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不过姜维的思维可能有些不一样,他本来就是个将军,可能更多的是站在军人的角度上去考虑。当时的形势如果不去北伐,那么魏国就会打下来,属于不主动攻击就要被动受欺负的局面,实际上北伐也是为了保全现有的地盘和势力。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只有这样,姜维的作用才能最大的得到展现。

在北伐的多次交战中,姜维和魏国将领互有胜败,但是毕竟魏国国力强大太多,长期作战蜀国肯定不行。后来姜维跟钟会对峙,邓艾领兵进军绵竹,刘禅先投降了,而且还命令姜维投降。

姜维知道以后是什么表现呢,《三国志》里有这么一段“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姜维和他的部将们对于刘禅让其投降都很不满意,十分愤怒。这也好理解,毕竟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姜维领兵作战,跟魏国一直是敌对关系,如此就投降肯定难以接受。但是话说回来了,主子已经投降了,他们做臣子的硬抗还有意思吗。就好像今天公司被收购了,董事长觉得没啥大不了,经理人却很愤怒,这时候的愤怒除了情绪宣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就这样,姜维投降了钟会,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可是这是刘禅命令的,不投降的话姜维非但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背负不听指挥叛主的名头。那时候姜维已经六十岁了,在古代也是高寿了,何须再折腾呢。不过姜维投降以后,发现钟会这人很有意思。原来那时候魏国已经是司马家专权,既然司马家能拿走曹家的权力,钟会大兵在握,为何就不能呢?

姜维本来对于投降就十分愤怒,虽然年纪大了不想搞了,但这时候钟会既然不安分,何不利用钟会闹一闹,说不定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在姜维投降之前,钟会与他就常互通书信劝降,两人算是很熟悉了,在姜维的极力劝说下,钟会于是造反了,不过很可惜没有成功,钟会姜维都死于这场没有成功的谋反。

说实话姜维那时候年纪那么大了,打了一辈子仗,最后死得也算是轰轰烈烈,可以说值了。如果钟会没有谋反之心,姜维也没有办法利用钟会再次谋反。这次谋反应该是姜维见缝插针,因势利导的意外之举,在他投降的一开始他并没有打算这么做。

安阳源易缘
2019-11-18 · 文以载道,旅以致远! 旅山水之风景,游华夏之九州… 资深媒体...
个人认证用户
安阳源易缘
采纳数:16 获赞数:224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蜀汉江山垂危下,诸葛亮的爱徒,姜维诈降魏国

不顾众人的劝阻,刘备执意讨伐东吴,为了给兄弟关云长报仇雪恨,却遗恨白帝城。

临终前,刘备一手拉着诸葛亮,一手拉着刘阿斗,真诚的望着诸诸亮,算是将阿斗和未尽的蜀汉江山,托付给了诸葛军师。

诸葛亮也很作难,他的年龄越来越长,却没有合适的“接班人”。

刘阿斗身为“官二代”,也不像父亲那般贤德吃苦,还有不雅的称号:扶不起来的刘阿斗!

将来的蜀汉,又该何去何从呢?

权衡再三,诸葛亮决定北伐。第一次北伐进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官职不大,却很有勇有谋的人——北魏天水关守将姜维。

遇到姜维,诸葛亮心中大喜,知道姜维就是多年来,他想寻找到的人。

为了收服姜维,诸葛亮费了一番周折,调兵谴将,用起了连环战。一方面,他让关张二人天水关前叫阵,拖住姜维;一方面又派魏延假扮姜维投降,使得多疑的马遵上当。

马遵是姜维的上级。马领导不信任,这让姜维开展起来工作很难。诸葛亮却又将姜维的母亲、妻子救出,最终收姜维于凤鸣山下。

诸葛亮为了北伐,曾六出岐山,无奈天不助蜀汉,诸葛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而终。

重振蜀汉的重任,落在了姜维肩任。姜维接棒后,也曾九伐中原,均是壮志难酬。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率领魏国大军进攻蜀国,邓艾从阴平小道,奇袭蜀国,刘禅却写下投降书。

为了挽回败局,姜维诈降北魏,欲用让钟会和邓艾二人自相残杀,同时成功策反钟会。

不成想,姜维的计谋泄露,司马昭大军提前入蜀。

钟会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而姜维看到钟会被杀,深知复国再也无望,挥剑自刎,时年63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鱼儿读书会摆尾
2019-11-17 · 优质创作者
鱼儿读书会摆尾
优质创作者
采纳数:46 获赞数:915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姜维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刘禅的招降诏书,想再兴蜀国可能是觉察到钟会异志之后之事。

诸葛亮病逝的最初几年,军国大计尚依赖蒋琬、费祎,而蒋琬于刘禅延熙九年(246年)去世,费祎也于延熙十六年(253年)被魏降人郭修刺杀身亡。此后,蜀汉政权的主要支撑就是依靠“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心存汉室,才兼于人”的姜维了。裴松之注引《世语》说:“时蜀官属皆天下英杰,无出维右。”

“兴复汉室”是刘备、诸葛亮最大理想,刘备、诸葛亮先后为“兴复汉室”大业而亡,如今这个重担落到了姜维身上。诸葛亮生前,他随诸葛亮六出祁山,战功显著;在蒋琬费祎时期,他向陇西三次出击;在自己统领军队时期,九伐中原,可惜均未成功。也因此,姜维被陈寿评价为:“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焉。”

姜维一生中最被关注而又议论最多的是蜀汉政权覆亡前后的所谓“假投降”事件。

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讨伐蜀国。魏国军队是姜维所率军队的数倍之多,迫于外来压力,姜维不得不将兵力由陇上逐步后退,直至在地势险恶的剑阁,终于能够勉强与钟会大军进行抗衡。邓艾见硬攻不下,便派兵偷渡阴平,攻破了绵竹。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听说这个消息后大惊,立刻派人向邓艾乞降。就这样,邓艾在没有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只使用了小小的伎俩,轻而易举进入成都。

惊悉绵竹失守,姜维恐腹背受敌,遂引兵西退。此时的成都,虽然魏军兵入平川,但时蜀汉主力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未丢,半壁江山尚在,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在外东吴援军指日可待。就在这时,姜维忽然接到了朝廷的诏书,打开一看,原来是刘禅要求其迅速归降的诏令。蜀“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姜维只好接受残酷现实,投戈放甲。

姜维投降后,钟会待之以礼,仍将权印节号归还姜维,而且与姜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钟会如此厚待姜维,自然有他的打算。一方面,钟会认为姜维是人中俊彦,文韬武略出众的英杰,惺惺惜惺惺,当然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已萌异志的钟会,引姜维为同谋,为之驰驱。也就是卢弼说的:“会之用维,以其非司马氏之党,且为亡国之将,而其才亦可用也”之意。

姜维窥破钟会野心,因风借火,巧妙点播。常璩在《华阳国志》中也说:“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可惜,机事不密,最终失败。

《汉晋春秋》载:“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服也。”可见姜维也是在见到钟会之后才“知其心”,并不是投降之始就知道钟会将要谋反的。姜维降魏实出于后主敕诏,不得已之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魁哥说历史
2019-11-16 · 关注三国、水浒,和大家学习交流名著。
魁哥说历史
采纳数:5 获赞数:1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姜维和钟会主力相持于剑阁,而偏师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战而降。对于北伐如此偏执的姜维在接到刘禅的诏书后,顺利向钟会投降,饱受非议,认为姜维没有尽到一个汉室忠臣的义务。

然而,姜维死后82年,一封姜维写给刘禅的书信,浮出水面,而这封信却证明了姜维的清白,证明姜维投降曹魏是忍辱负重,伺机挑拨钟会和邓艾,再复兴蜀汉,依据演义和《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如下。

我们应先知道这封书信的内容是什么?诸葛瞻父子率领五万御林军在绵竹全军覆没后,邓艾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在投降派谯周的劝说下,开门投降,随后下令姜维放下武器投降,姜维无奈向钟会投降。八十二年后,东晋孙盛发现姜维写给刘禅的书信,内容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翻译过来就是,姜维让刘禅投降后先忍辱负重数日,他自有办法重新恢复蜀汉。

姜维虽然已经投降魏国了,心还系汉室江山,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形容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便是刘禅投降了,他对匡扶汉室之心依然不死。姜维暂时屈身投降钟会,并非是真心投降,而是借机策反钟会造反,加入复兴汉室的队伍中。

灭蜀的领军主帅是钟会,而第一个进入成都的却是另辟蹊径的邓艾。一个是久在边关与蜀汉交战的悍将,另一个是常年作为司马师身边的幕僚,他两人素来不合,这就给姜维提供了机会。姜维没有投降成都的邓艾,而是向和自己在剑阁相持的钟会投降。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即于剑阁关遍竖降旗,先令人报入钟会寨中,说姜维引张翼、廖化、董厥等来降。会大喜,令人迎接维入帐。

这时,邓艾在灭掉蜀汉后,得意忘形,擅自分封刘禅和蜀汉文武大员。这犯了司马昭的大忌,钟会借机将邓艾捉拿,送往洛阳。钟会在除掉邓艾后,手下二十多万大军,功高盖主,深感“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昭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如邓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他萌生了脱离司马家族的想法,这与姜维的想法不谋而合。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会大惊曰:“吾兵多艾数倍,若但要我擒艾,晋公知吾独能办之。今日自行兵来,是疑我也。”

在此时,钟会接到了司马昭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不久到达成都的消息。钟会想,收拾邓艾,自己足以,说明司马昭这是冲着他来的。他急忙和姜维商议,事急仓促,钟会将不跟随自己谋反的魏军将领囚禁,准备坑杀之。事情泄露,监军卫灌星夜率军杀到,钟会被射杀,而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这一战,死去的还有蜀汉前太子,张翼等大员。

纵览姜维投降钟会之后的事情,他一直都在为恢复蜀汉而奋斗,并不是真心投降的。如果姜维不是为了忍辱负重,等待时机,重建汉室,他大可不必参与钟会和邓艾的谋反。只要老老实实跟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即可,凭借自己的能力,威望,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不在话下。然而,他偏偏卷进这二士的谋反风波。

然而,姜维并不后悔,如果再一次选择,他还是同样的选择。八十二年后发现的这封信,佐证了姜维的行为,他上表刘禅,暂时忍辱负重,

再次姜维死于乱军之中,加上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能验证这封书信的真伪,姜维的清白。他是真的想再复兴蜀汉。姜维策反钟会后,便召集随军官员商议谋反之事,但官员们因家眷都在洛阳,不愿谋反,钟会便商议将官员们全部杀掉。只可惜不幸走漏了消息,监军卫灌星夜率军杀到,钟会被射杀,而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以姜维的聪明才智,他断然不会参与曹魏谋反之事,又何必牺牲自己的生命呢?显而易见,姜维是想匡扶蜀汉,只可惜功未成而身先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11-18 · 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张生全精彩历史
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采纳数:0 获赞数:11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姜维之所以投降,是因为当时刘禅已经率先投降了邓艾。然后邓艾让刘禅给姜维去信,劝姜维投降,因此姜维就投降了。

姜维之所以听刘禅的话,道理很简单,毕竟刘禅是君王,姜维是臣子。君王让臣子做什么,臣子如果不做,肯定是不对的。再说了,由于黄皓的谗言,姜维当时是深受刘禅猜忌的。正因为受到了刘禅的猜忌,所以他才不敢回成都,而是在沓中去屯田。如果这时候不听刘禅的话,也就意味着他坐实了“拥兵自重”的嫌疑了。为了善始善终,做一个顺臣,所以姜维选择投降。

(姜维)

但是,这个话看起来好有道理,其实不对。因为那时候,刘禅已经投降了。投降后,他就不是君王了。再说了,一个君王把国家弄丢了,这个君王就是昏君。忠臣在那种时候,应该选择的是忠于国家,忠于整个蜀汉皇室,而不是那个昏君。

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南宋灭亡后,宋恭帝被元朝俘虏去了北方。后来,忽必烈派宋恭帝去劝说文天祥投降。当时文天祥只是跪在地上,面对着南方,连声说,圣驾请回!这是非常经典的场面,是忠心的文天祥在面对投降的君王和整个国家时,所做出的最恰当的选择。

再说了,姜维当时是可以做到救蜀国的。因为当时他手中还有十万兵,驻扎在剑门关。只要他把守在这里,钟会根本就没办法前进一步。

虽然邓艾已经拿下了成都,但他只有两万兵,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打过来的,只是一群疲惫之兵,其实不足为据。同时,分布在蜀国各地的还有很多人马。比如守在永安的阎宇,据历史记载,当时他就率兵返回成都救驾。除此外,南方还有孟获及其后人的政权。虽然并没有历史记载他们前来救驾,但如果姜维不投降,就能够给他们希望。陆陆续续这些兵马都会前来。

那时候,虽然刘禅已经投降了,其实还有很多宗室成员,包括刘禅的第五子刘谌,当时就是坚决不投降的。各地兵马完全可以拥戴这样的人,给邓艾来一个绝地反击。他那两万兵马,将陷入蜀国各地反抗的汪洋大海中,很快就会被消灭。

(邓艾)

如此一来,姜维将能实现蜀国的复国。

那么,姜维为什么不这么做,而是听了刘禅的话,就选择投降钟会呢?

史书上除了说姜维忠诚外,还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说法,就是姜维这样做,是“假投降”。他“假投降”的目的,是为了打入魏军内部,撺掇钟会把魏国的那些将士们杀掉,然后他就能找到复国的机会。

不过,这个说法其实是相当让人怀疑的,逻辑上不对,为什么?

因为在姜维投降钟会之前,他并不知道钟会想背叛魏国,拥兵自立,想在原来蜀国的地盘上开辟一片新天地。既然不知道这一点,那么,他想借钟会的手,杀掉魏国将士,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这只不过是史书根据后来魏军内部发生的事情,进行的一种猜测而已。但很显然,史书没有注意先后逻辑,因而才犯了这样的毛病。

那么,姜维究竟为什么要投降呢?

我认为,史书显然对姜维的忠诚过于夸张了。事实上,姜维根本就没有那么忠诚。他既没有忠诚地听刘禅的话,也没有忠诚地想要复兴蜀国。

(刘禅)

事实上,姜维不愿意再回到成都,而是到沓中去屯田,也并不一定就是为了避祸。说不定,当年他就想“拥兵自立”,先观察形势,再决定后一步的选择。只不过后来魏国打过来了,打到剑门关了,姜维无法实施下一步行动而已。

如果我们否定了姜维投降是为了“忠诚”,那么,其实就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了。姜维当时之所以要投降,是因为,姜维当时担心,他会打不过魏军。打不过魏军,就只有死亡一条路。而他投降钟会,那么他将有多个选择:一是可以成为魏将,从此为魏国效力;二是可以辅助钟会,开辟一片江山;三是可以伺机反正,重新复兴蜀国。总之,姜维当时考虑得最多的,还是他自己。只不过后来,姜维在魏军将领之间的内讧中被杀掉了,而史书需要这样的忠臣义士,因此,姜维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殉节”的形象。

如此而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