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的启示: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四部分(第12至15章)讲君子之德的具体表现。
如君子应注重博学(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博学是可以做到的,现代社会知识范围太宽泛,做到博学似乎有点难),而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方面的用途;君子重承诺,说到做到,“行其言而后从之”,注重行动力,先做后说,不耍嘴皮子,踏踏实实;君子注重团结,有大局观,而不是跟小人一样,眼皮子浅,容易勾结,搞小团体主义;另外,君子应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思考,对理论知识有批判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学习力和行动力!
第五部分(第16至17章)讲德的起点,德的起点在于有真诚的行动,并能客观地认知自己。
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当然,这个“攻”的方式是有讲究的。我们不要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或不好的言论,你只管做你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和实际行动,消除别人对你的不同看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知不觉中,那些不好的言论也就停止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要客观地认知自己,对自己要诚实,客观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这可以算得上是有聪明智慧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学习,修德的方向就算是正确了。
第六部分(第18至21章)用几个事例来讲“德”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如“子张学干禄”(第18章)中,孔子强调要“慎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本章大意是说,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有怀疑的地方,要多听少说,即便要说,当谨慎说出;同样,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有怀疑的事情,要多看多思考,然后再谨慎地执行。言辞上的错误少了,行动上的懊悔少了,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再如,哀公问怎样使百姓服从。孔子强调应提拔正直的人,正直的人公平公正,以德行事,百姓才能真心服从。
又如,季康子问怎样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孔子强调只有自己先做出榜样,百姓才会信服,你对待百姓的事严肃认真,百姓对国家的政令也会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百姓也会对你顺服忠诚、尽心竭力;你提拔对国家有好处的、正直的人,帮助教育社会上那些能力弱的人,百姓之间也就学会相互劝勉了。
最后,孔子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把好的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算是参与政治了。
可以说,本部分具体就是在讲,“德”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七部分(第22至24章)对“德”做一个具体性总结,即重信誉,讲礼仪,路子不要偏,找准目标,付诸行动。如用“人如果没有信誉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来强调信誉的重要性;用“假如没有像周朝那样的礼仪制度是难以预知后世的”来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用“非其鬼而祭”“见义勇为”来强调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总而言之,《论语·为政》篇的核心在讲“德”,以“明德”为主,强调“为政以德”,并告诉我们如何实践“德”。本篇深深寄寓了孔子“君子治国”的理想愿景,但在孔子生活的那个礼乐崩坏、诸侯混战的乱世,孔子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然而,在现如今的新中国新时代,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孔子的理想实现了,《论语·为政》篇的思想也具有了当代现实意义。
如君子应注重博学(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博学是可以做到的,现代社会知识范围太宽泛,做到博学似乎有点难),而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方面的用途;君子重承诺,说到做到,“行其言而后从之”,注重行动力,先做后说,不耍嘴皮子,踏踏实实;君子注重团结,有大局观,而不是跟小人一样,眼皮子浅,容易勾结,搞小团体主义;另外,君子应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思考,对理论知识有批判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学习力和行动力!
第五部分(第16至17章)讲德的起点,德的起点在于有真诚的行动,并能客观地认知自己。
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当然,这个“攻”的方式是有讲究的。我们不要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或不好的言论,你只管做你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和实际行动,消除别人对你的不同看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知不觉中,那些不好的言论也就停止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要客观地认知自己,对自己要诚实,客观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这可以算得上是有聪明智慧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学习,修德的方向就算是正确了。
第六部分(第18至21章)用几个事例来讲“德”在生活中如何践行。
如“子张学干禄”(第18章)中,孔子强调要“慎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本章大意是说,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有怀疑的地方,要多听少说,即便要说,当谨慎说出;同样,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有怀疑的事情,要多看多思考,然后再谨慎地执行。言辞上的错误少了,行动上的懊悔少了,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再如,哀公问怎样使百姓服从。孔子强调应提拔正直的人,正直的人公平公正,以德行事,百姓才能真心服从。
又如,季康子问怎样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孔子强调只有自己先做出榜样,百姓才会信服,你对待百姓的事严肃认真,百姓对国家的政令也会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百姓也会对你顺服忠诚、尽心竭力;你提拔对国家有好处的、正直的人,帮助教育社会上那些能力弱的人,百姓之间也就学会相互劝勉了。
最后,孔子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把好的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算是参与政治了。
可以说,本部分具体就是在讲,“德”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七部分(第22至24章)对“德”做一个具体性总结,即重信誉,讲礼仪,路子不要偏,找准目标,付诸行动。如用“人如果没有信誉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来强调信誉的重要性;用“假如没有像周朝那样的礼仪制度是难以预知后世的”来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用“非其鬼而祭”“见义勇为”来强调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总而言之,《论语·为政》篇的核心在讲“德”,以“明德”为主,强调“为政以德”,并告诉我们如何实践“德”。本篇深深寄寓了孔子“君子治国”的理想愿景,但在孔子生活的那个礼乐崩坏、诸侯混战的乱世,孔子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然而,在现如今的新中国新时代,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孔子的理想实现了,《论语·为政》篇的思想也具有了当代现实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