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享受孤独?
享受孤独需要一些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享受孤独:
改变观念: 将孤独看作是一个机会,而不是负面的体验。它可以成为自我反思、成长和内在平静的时刻。
自我发现: 在孤独时,用于思考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目标和人生意义。
独处时间: 给自己创造一些独处的时间,不要总是寻求外部的刺激和陪伴。在独处时,你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探索内在世界。
创造性表达: 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冥想和正念: 学习冥想和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平静内心,减少杂念,与自己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探索兴趣爱好: 利用孤独的时光,尝试新的活动或兴趣,让自己充实而有成就感。
阅读和学习: 阅读书籍、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内在的世界。
与大自然亲近: 在户外散步、徜徉,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有助于放松身心。
感恩实践: 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美好事物,培养感恩之心,减少焦虑和孤独感。
定期反思: 在孤独的时候,反思自己的生活、成长和目标,为未来做好准备。
社交平衡: 孤独不代表孤立,保持适度的社交联系,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专注当下: 在孤独时,尝试专注于当前的时刻,不要被过去或未来的担忧所干扰。
通过逐步实践这些方法,你可以培养出享受孤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自己建立联系,培养内在的平静和满足感。
2022-12-16 · 专注婚姻情感、亲子教育、情绪压力、职场
学会接受孤独
现在大家是否需要朋友的陪伴下才能够出门?在公共场合等待朋友时是否觉得很孤独?自己一人外出吃饭时是否觉得尴尬?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孤独等级表,一到十级,你承受过几级。
第一级:一个人逛超市 第二级:一个人去餐厅 第三级:一个人喝咖啡 第四级:一个人看电影 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 第六级:一个人去KTV 第七级:一个人去看海 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园 第九级:一个人搬家 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
十级,大家经历过几级呢?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在宿舍、在操场、在某个角落,此时的你会感到孤独吗?当你自己感到很无力的时候,会不会也会想一个人真的太辛苦了,会不会也会向现实妥协?
但是现实告诉你,那只是一时的想法,接下来的路还是得靠你自己走下去。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当你自己独处的时候,你才是那个最真实、最放松没有任何伪装的自己,这个时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所以不用害怕孤独,我们要去学会接受孤独,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接受孤独,接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一个人上班,一个人的生活。
习惯一个人生活
从上大学以来,我开始习惯一个人生活。加入社团,与大家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演出。即使身边很多人,但校园里的路通常是我一个人在走。吃饭,上课,去训练、回宿舍的路上常常只能看到我自己的身影。因为我知道毕业后大家很可能会不再联系,我不能过度依赖旁人。
到了实习阶段,孤独感倍增。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重复着上班下班,很少再有新鲜事物出现,也更难找到能够一起分享日常的人,孤独也就成了一个常态。
我们不用为了融合他人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要因为大家都喜欢吃就被迫自己去接受。也不用为了迎合他人又或者是融入一个圈子而去改变自己,最终你会发现你已经不是你了,而是另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村上春树说:“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是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孤独。每天下班之后回家做自己喜欢吃的菜,再喝自己喜欢的饮料看着一直想看的剧或者电影,这样就已经快乐满满了。我还非常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放空自己。当你整个人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用想全身心放松,回过神来你会发现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学会享受孤独
孤独并不可怕,没有人会时时刻刻陪着你,要学会利用孤独的时刻,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我们要多想想它好的一面,而不是只想着它的坏处。人生都有两面性,多关注好的一面能让你过得更轻松。
来到社会上,不用去做过多无用的社交。把工作做好,不用浪费时间费尽心思的去处理复杂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走的路恐怕是不太一样的,不用花时间在每一个人身上,你想走谁的路,想与谁结伴,也要看对方是否愿意。摒弃这些之后,你会获得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过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这句话所描述的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当我们刚开始感受到孤独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凑近热闹的地方。但是时间长了我们会讨厌自己这样的行为,慢慢的我们就会接受孤独的自己。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从种子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再到落叶归根,这几个阶段也许会有人陪着你,但是每个人的陪伴都是阶段性的,最后还是自己过完一生。
人生就是一场独角戏,主角从来都只有你自己。人生旅途,始终孤独,倘若耐不住寂寞,必会徒增烦恼。不要觉得孤独羞耻,孤独可以让我们远离世俗,在自我的世界里回忆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世界是一个大染缸,当我们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家,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独处时光。这时,我们可以放下手下的工作,放下肩上的负担,放下心里的顾虑,让疲惫的身心,还有那些坏情绪全然释放。
学会享受孤独之后会更容易平静内心,控制情绪,自我调节。享受孤独,就是在享受人生,在孤独的时间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享受孤独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2
,除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会有许多时间是空着的,没有安排的,特别是晚上,会觉得孤单,越孤单越爱胡思乱想,那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不是放纵,是充实。
3
,读许多许多的书,你说你不喜欢,那是因为你没找到你喜欢的,不爱名著,可以读读言情小说啊,不爱言情的可以读读趣闻轶事啊,不爱趣闻轶事可以读读类似于给你打鸡血的鸡汤文啊,菜谱,手工书,化妆书,护肤瑜伽,体坛周报,电视报,不都是书么,要知道,每本书对应着的是一个人,你读书的时候,是有人陪着你的,准确的说,是个灵魂,好吧,有点恐怖了,总之,书里写的很多东西有时候恰好表达了你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话,多棒。
4
,好了,书你还是不想读,那看电影吧,抛弃那些烂俗电影,看完就看完的那种,看那些能让你回味无穷的,真的,会让你多些时间思考,一部电影至少1个半小时吧,你再回味下子,整个晚上就过去了。
5
,画画,跑步,散步,做瑜伽,打篮球,做一切你觉得会让你舒服能有时间思考的事,不是逃避。发呆其实也不错。
6
,我想除了以上还会有许多一个人做也觉得不错的事,前提是你已经学会了享受一个人的感觉,我觉得时间很重要,时间久了,你适应了,会觉得一个人真好,不必在意对方想吃啥而要迁就,不必因为别人等待而愧疚,也不必等待别人,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儿。
7
,我想总有一天你会感激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它让你的人生如此圆满,让你明白,一个人是常态,孤独也是常态,没有谁能跟你时时同步,你的人生毕竟独一无二,懂得与自己相处的人是强大的且招人喜欢的。
8
,对了,补充一点,如果孤单的想哭,就哭吧,哭完你身上的翅膀又会坚硬点,哭点又会高点。加油。懂得与自己好好相处,就是享受孤独。
独处,并不是一个人过那么简单。
有的人不能独处,他们独处的时候感觉空虚、无聊,常常用手机来消磨时间,往往在睡前才回想起“又混了一天”。
但其实,他们不独处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和朋友或者客户一起吃饭、喝酒、扯闲篇,感觉也挺无聊,而且累。
这样的独处,或者不独处,都觉得生活没意义,都是孤独的。
林语堂说:
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但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是的,当一个人看到别人热闹喧嚣,自己却形单影只,感到落寞羡慕时,他是孤独的,他的独处是被迫接受的。
我的同学小敏,单身的时候最讨厌别人秀恩爱,看到别人成双入对,她就牙痒痒地说:“秀恩爱,死得快。”
我们说你不要嫉妒别人,自己去找个男朋友好了。
她嘴硬说不,她就喜欢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
其实,她不是不想恋爱,是恋爱总失败。她相亲的对象,基本都没有下文。感情没进展,她也渐渐失去了希望,有人给介绍对象她都不愿意去见。
她很少参加聚会,说不想听人吹牛。她越来越偏激,看不惯很多事,经常在网上做键盘侠。
她的空闲时间,基本都在刷韩剧中度过。被玛丽苏剧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家里乱得插不进脚也不收拾,要看的书一页没翻,职称考试连考三年都没通过。
她独处的质量越来越低,她的生活越来越宅。
她的独处,是不得不接受的结果,是一种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压力,不愿意去努力争取。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如果她能够利用好独处的时间,好好看书准备考试,工作上多多少少会有进步,即使是花点心思来收拾打扮自己,也胜过蓬头垢面看韩剧。

一个靠手机来消磨时间的人,和一个靠社交来对付无聊却依然空虚的人,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他们缺乏独处的能力。
是的,独处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人的内心世界能自足,能关注自身。
有独处能力的人,可以和自己对话。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写过一本书,名字叫《独处的能力》,他说:
独处的能力,指真实的孤独,起源于幼儿时期与另一个人的关系的经验。
这个人不仅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还能够在需要的时间提供对“自我的支持”,使得幼儿可以“自在地存在”而不是对外部作出反应。
“对自我的支持”是理解、消化和接受。
意思是说,独处的能力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做到对自我的了解,和对外界环境态度平和,才能达到的一种放松状态。
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只有当一个人,觉得别人的热闹有热闹的好,自己独处有独处的妙,他才能享受孤独,才能真的主动选择独处。

2
独处并不会阻碍人的社交
独处,并不会让人变得孤僻,也不会阻碍人的社交。
相反,如果一个人出现了社交障碍,是因为TA还没有真正学会独处,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和世界。
君子慎独。
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慎重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内心有遵从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因此回到社交场合,他们为人处世一样得体。
《安静的力量》是皮克•耶尔的畅销书,他分享了许多与我们常识相悖的观点。
他认为:
每个人在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这本书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专心思考、沉淀自己,进入内心世界。
他提出“放空”是解决麻烦必要的方式,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才能将生活过得更明白。
而这种生活方式,是包括谷歌在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崇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在独处的过程中反思自我,不依赖他人而获得快乐,摆脱别人的评价而获得自我认可,成为一个更真实、自由的自己。
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内心更丰盈的自己,走出了与人相处的肤浅层面后,更注重实质性的互动,与人的沟通更注重质量。
这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发展是有好处的。
独处并不阻碍我们发展人际关系,反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获得爱他人的能力。
3
滚滚人群中也能独处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他自耕自食,不和外人接触。
后来有人问他一个人住会不会很孤独。
梭罗说: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中吗?
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群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
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是啊,身处人群,歌舞升平,内心却凄凉寂寞的人还少吗?
而能独处的人,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心态,在喧嚣中也能体会无人懂的心境。
毕竟和人闲聊,说出来的只是自己的心境;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的,也只有自己的眼睛和心灵。
在人群中,我们只要保有内在的沉静,一样是可以独处的。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