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如下: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有位教育家指出:数学知识不是一人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有了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等数概念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培养,数学素养也得到提升。
因此,在学生对数的初步的体验时,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数感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就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有人有意识的探索一般,要达到这境界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数感(Number Sense)指的是人对数字的应用能力,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数感是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孩子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数感思维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简单一句话概括,数感就是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举个例子,孩子见到一堆糖果,就能感觉到大概的数量;见到前面的隧道洞口,就能感觉那辆想要通过的卡车可能会过不去;还有对速度、长度、大小的各种感觉,这些都是数感的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分享几个日常好用的方法。
(1)培养数感,首先让孩子看见数学
要培养好孩子的数感,首要的就是让数字变得有意义。比如说,孩子想学习“1”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苹果,或给他一个橘子,告诉他现在手中的这一个玩具,数量是“1”。在有一个苹果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苹果,这里的数量是“2”。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积累起一些数学上的概念。例如,大和小,多和少,远和近,高和矮前和后。
“我们家住在4楼,那5楼是不是比4楼更高一点?水果店有那么多香蕉,我们是要多的那一串,还是少的那一串?我们要去楼下的商店买东西,是去近的那家小店,还是去远一点的超市?”
(2)培养孩子数感,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
数感的建立都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学习离不开在孩子脑中建构出一个真实的形象。与其让孩子用抽象的算式来表达“?+?=10”,不如和他做游戏。给他任意几个积木块,如果给他的数量是5,让他再从其他积木那里再加几个,加一个,就往后数一位,直到组成10为止。
通过不断的实物操作和图像演练之后,才能够理解数量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推导出其他的方法。慢慢的孩子就知道,10分成8和2,或者分为6和4,甚至还可以是5+3+2。将这些数学知识通过具象的游戏化方式呈现,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并理解。
(3)培养孩子数感选择工具很重要
很多家长非常清楚培养孩子数感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要真正帮助孩子有效地建立数感,偶尔的积木游戏难免太过单薄,但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引导方式和知识体系,也因为平时时间紧张无法亲自手把手进行孩子数感培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玩中学”,“玩”是其中的重点。数学星球的【数感学园】将数学知识点融入游戏,在游戏中呈现各种学习原理,利用游戏化学习理解,把游戏闯关变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严谨的数学知识和趣味游戏相结合,采用有趣好玩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数学家,只有选择正确方式和高效工具,就可以让孩子从小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