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最好的执行者?
2018-12-06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最好的执行者与一般执行者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一流的下级总能提醒上级,末流的下级总要上级提醒。
一般执行者的想法是:既然是领导,做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我只要照着去做就行了;即使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也是领导说的,就算出了差错,也不是我的责任,我何必多事?领导都没有想到,我怎么可能替他想到?
但是,一个最好的执行者,不仅不需要领导来提醒,而且总会想到领导前面——上级想到的自己当然要想到,上级没有想到的,也要主动替他想到。
有一次,一位培训界的同行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经常要出差,一忙或者一着急,就容易忘记带一些东西,如名片、资料和相机等。为此,他跟秘书说,记得提醒他一下,免得耽误事情。
秘书老是不记得提醒,后来终于学会提醒了,但是执行起来,往往又很不到位。
有一天,他在北大高级总裁班讲课,下午讲完课后就直接去机场,到外地出差。
中午时,他接到秘书发来的短信,上面写着:“您下午要出差,别忘了带名片、资料和相机。”
一经提醒,这位老师一想糟了,相机在家中,又忘带相机了。可等讲完课再回去拿相机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就不带了。
尽管是一件小事情,但也能反映一个员工的执行能力。这位老师感慨地说:“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她完全应该熟悉我的日程安排,提前一天提醒我:‘您明天就要出差了,如果现在方便的话,请把需要带的资料、名片和相机放到包里,以免忘记。’有了这样的提醒,我还会忘记带相机吗?”
很多下属都有一个错觉,领导哪会有什么想不到的事情。可别忘了,领导不是神,也有考虑不周全时,也有需要你提醒的地方。
不要说普通人需要提醒,就算是非常杰出的人,有时候也需要下级帮他把关。担任过周总理秘书的纪东,在他所写的《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1971年,林彪“九·一三”叛逃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左右,一天上午,周总理在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之后,离开办公室去卧室办公。
不久,总理打电话让他过去一下。他以为总理要安排任务,像往常一样拿着本子和笔,迅速赶过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总理并没有交代他办理任何事情,只是很郑重地看着他说:“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情。”
然后,总理拿起一个大信封,对他说:“你看,我写错了一个信封。”
他接过信封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呈主席、林副主席批示周恩来某年某月。”
林彪叛逃之前,总理给毛主席和作为当时党中央副主席的林彪写报告,通常都是这么写的。但当时林彪已经叛逃,再这样写就是大错误。
由于连续工作了那么长的时间,在极度疲劳下,写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总理在叮嘱他把信封销毁的同时,还特意提醒他:“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你,让你知道,注意以后要帮我把关。”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写错了信封,自己把它销毁就行了,总理为什么还要特意把秘书叫过来,郑重其事地嘱咐一番呢?因为即使是领导,即使平时考虑得再周全再细致,也难免有在特殊情况下疏忽的时候,这时候就尤其需要下级能够替自己把关。
这个故事给所有执行者一个警示:即使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有时候也需要下级提醒和把关,更何况是我们的上级呢?这就更需要我们多考虑一点,甚至想到领导的前面。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