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电影《敦刻尔克》是值得大家一看的,这是一部十分好看的战争题材电影。
该片改编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几十万英法联军被法西斯敌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我们英勇的战士们面对敌军步步紧逼的局势,在这般天要亡我的绝境中,他们团结一致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本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想要该片能够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向观众展示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所以特别用心,该片达3/4的画面,都以IMAX全画幅的方式呈现,这就是全片画面感极强,视觉效果磅礴大气的原因。震耳欲聋的火炮声和惨叫声,漫天飞舞的烟尘以及满地的尸体、鲜血也确实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了,也确实让观众感觉到了导演兼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良苦用心啊。
该片没有拖沓的故事铺垫,有的只是直接将观众带入战场,让观众切身感受战争。除此之外,该片不追求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增加了许多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弦的感人的情节。观众可以切身体会到影片中人们对活下去的渴望以及无私救人的勇气,这些足以打动我们。
自然是值得去看的,很优秀的战争历史片,影片制作能够看出来很用心了,很有带入感,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这场敦刻尔克的战争,故事情节安排的十分巧妙,令人赞叹啊,海陆空战争完美的错落着,演员的演技也是很硬的,不用多虑于此,宏观的战争场面以及背景描绘很棒,特效场景做的精良,反映出来的二战场面活灵活现,战争的进程也是相当步步紧跟,剧情十分紧凑,紧凑到了严谨的程度,毫不拖沓,多余的场面貌似就是在浪费片长。
背景音乐也是动人心魄啊,震撼的场面,令人为之动容的音乐,心潮澎湃,扣人心弦,场面带来的感觉很真实,也有别样的凄美之感,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不过它并没有设立注定的英雄人物,这也很符合事实,战场从不需要英雄的出现,需要的是勇敢无畏的精神,每个人皆是英雄。不气馁不妥协战争残酷的精神更令人为之震撼。
看了这部电影,犹如亲历了一场陆海空三军的战争,三条时空线同时并进,在残酷的真实感中缔造身临其境的逃脱悬念,当最终三条时空线交汇,平民英雄主义的主题适时而来,足以令人泣不成声,并由此产生强大共鸣:在一场无法阻挡的残酷打击中,尽量保证个体生存,就是最大的法则,而对活着的尊重,则是胜利的源泉。空军线的拍摄实在太精彩!足以成为这类型题材电影教科书,名列影史!
全程没有一个敌军正面画面、没有直接对决场面,紧张感和压迫感却无处不在。急切的秒表声、沉重的鼓点声以及渐强的音效和音乐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戏骨们举重若轻的表演承担起了定心丸的作用,小鲜肉们也将敌军侵袭而来时的恐惧感、仓皇感都表现了出来,也许是表演、说不定就是本色呢。
战争电影将镜头对准了战争最大而又一直被忽略的主体。惊恐替代了英雄的豪情,死亡随时降临,又不知何时降临。恐惧比敌人更具体,失败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技术上严丝合缝,三个视角保证了影片宏观又细微的注视,悲悯而无力感。
正常的电影,在如此浓厚的战争气息中,一定是酣战已久,战争的残酷必然要通过双方激烈的战斗来开启,然而,这部电影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表现方法,,虽是残酷的战争,却没有激战,没有对方的影子,却让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一直感受到那份焦灼,如此新颖的表示方式,自然让人惊叹。
如果非要说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主角,但所有的配角都能深入人心,海陆空士兵都塑造的很有个性,还有双目失明的老爷爷给士兵发慰问品,都让人记忆深刻,每一个人物角色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纵观所有的影视剧,人物塑造如此鲜明,战争描述如此新奇的表现手法,当真是少之又少,因此,绝对是一部军事迷的必看影片。
相信大家对于故事背景很是清楚,对没错是二战,那个最为残忍的二战中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面对德军40万步步紧逼,最后只能撤离,但部分官兵,包括海陆空都有一些被围困,而这部电影就以海滩一周,海上一天,天空一小时开展来叙述,整个电影下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炮火连天,但从头到尾却有着紧张的氛围,加上那经典的配乐和还原历史的场景设计更是令人压抑,使得故事更加真实。此外,电影没有渗透太多的梦幻色彩,作为战争题材,电影没我给谁特写,而是给了我们一种人人都是英雄的感觉,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回昔日的和平,许多人不惜牺牲自己,在艰难的险境中寻找自己的存活之路。
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会给你无限遐想,让你更加了解人性,同时又加大了对于二战的理解,尤其是敦刻尔克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