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不走他不走,摸鱼式加班的同事,你怎么看?
“运动型加班”,主要在运动式治理中“滥竽充数”。我们在某县调研时发现,在脱贫攻坚中,有些同志操作电脑不熟练,写作速度也很慢,面对大量的填表任务,很多人采取轰轰烈烈的“过场式加班”,熬到一定时间后,领导无奈之下只能换人操作。
怪,加班“摸鱼”,好处多多
下班后不好好地玩耍,留下来“摸鱼”,为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
追求考核的可视化与数量化,缺乏对工作的实质性考察。实际上,很多基层工作是以事件和问题为导向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并不适合可视化与量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不说不写等于没做”、“时间多等于做的多”的怪圈。实际上,一个人工作好不好,通过开会交流以及同事、群众的评价就可以评估出来,而不是靠加班时间来衡量。
扭曲的上下级关系,使得加班成了展现权力的一种方式。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中,按职能分工,完成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即可。但某些领导,自己不下班,下属也不许下班;下班前,还会各个办公室巡视一遍;有的临下班或者周末前,临时布置任务……忌惮考核压力,“领导不走我不走”渐渐成为潜规则。
2019-10-12
首页新闻更多频道
领导不走我不走?“摸鱼式加班”,你们单位有吗?
工人日报05-18 16:57
关注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以加班为名怒刷存在感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如果他问你‘还不下班啊’,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
是否真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回答:“效率高的正常下班之前工作就做完了,晚上在食堂蹭个饭,等领导的时候也可以‘摸摸鱼’。”叹了口气,他接着说:“我也不求领导提拔我,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
有这样一张照片——微弱的灯光,书桌的一角,一台已经打开文档编辑软件的电脑、一摞文件。配上一段文字:终于忙完,第二阶段又要开始了。发布时间:2019年某月某日,凌晨3点……一名企宣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内容。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她和这名同事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从照片中文件的内容来看,这是二人合作的项目,她同事发这条朋友圈的当天下班前,工作就已做完,没有加班的必要。结果第二天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领导着重表扬了她同事很用心、不容易,一直加班到凌晨,还给这条朋友圈点了赞。
领导不走我不走?“摸鱼式加班”,你们单位有吗?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以加班为名怒刷存在感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如果他问你‘还不下班啊’,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
是否真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回答:“效率高的正常下班之前工作就做完了,晚上在食堂蹭个饭,等领导的时候也可以‘摸摸鱼’。”叹了口气,他接着说:“我也不求领导提拔我,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
有这样一张照片——微弱的灯光,书桌的一角,一台已经打开文档编辑软件的电脑、一摞文件。配上一段文字:终于忙完,第二阶段又要开始了。发布时间:2019年某月某日,凌晨3点……一名企宣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内容。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她和这名同事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从照片中文件的内容来看,这是二人合作的项目,她同事发这条朋友圈的当天下班前,工作就已做完,没有加班的必要。结果第二天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领导着重表扬了她同事很用心、不容易,一直加班到凌晨,还给这条朋友圈点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