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发生的鸦片战争,大大的打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当时的皇帝都很勤勉,每天天不亮就上早朝,但是也抵不过这样被侵害啊,还有就是满族一直很排斥汉族。当时都那个情况了,满族还觉得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来国家的侵入,而是汉族人。还有就是当时的清政府盲目自信,认为西方的热武器只是观赏作用,所以都都打到紫禁城来了,还不觉得被侵入了。
在清朝之前,所有朝代的矛盾都是国内种族之间的矛盾,但是清朝开始,面对的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这其中还有西方的殖民国家的侵略。当时人们没有跟外国人打过仗,所以什么都不知道,都是茫然的,这样一来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了。
在当时的十二个皇帝当中,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国家的贡献最大,算是里面的定鼎人物;康熙雍正在位时是国力最鼎盛的时期;但是从乾隆开始就可以说是并没有出现什么能上的来台面的君王。
嘉庆中规中矩的说虽然为君比较稳重但是却憨厚无知,就连当时和哪个国家开战都没有怎么弄清楚,提起来实在可笑;道光皇帝这个人只知道个人节俭,但是什么事情都节约就少了君王的气度和胸怀。后面就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后来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发展风气也不好,整个国家都死气沉沉的,再加上当时慈禧的瞎搞,所以清朝的皇帝再勤勉都没有用的。
为了让皇上能专心处理政务,清朝还不会让皇上拥有兴趣爱好,在以前的时候很多帝王都有一些兴趣爱好,而很多皇上都太沉迷于自己爱好了,这样也就会减少处理事务的时间,从而导致国家变得衰弱。像是宋徽宗,就热爱书法、绘画,从来不关系大事,最后宋朝被金国轻易击败;明熹宗也是这样,他非常喜欢做木工并且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做木工,如果他是平常人的话,他将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但是他是皇上,他从来不关心政务,让权力被太监掌握,很多大臣都被杀了,朝廷也乱糟糟的,最后明朝也被灭了。
为了避免这一点,清朝从最源头的地方抓起,那就是让每一个皇子都用心学习,让他们没有兴趣爱好。清朝的皇子很辛苦,每天4点就要起来温习,接着去上课,一直要学到6点才有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机会没有休息的日子,除了生日、过年以外,他们每天都要上课,并且老师对他们也非常的严厉。有一次有一位皇子犯错了,老师就让他跪下,这个时候乾隆正好来了,他就跟这位老师说:“他要是学好了,那就能成为帝王,而他就算学不好也是皇子,你让他跪下是不是不符合君臣的规范。”
而老师却说:“如果他学习我的知识,那将来就是一位明君像尧舜一样,而他如果不学的话,就算是皇上那也是昏君,那就跟桀纣没区别了。”皇上听了以后觉得很对,就让皇子继续跪着。还有一点,就是清朝的会挑选最出色的皇子做皇上,也就是学的最好的。在之前的朝代都是让大儿子做皇上,就算是傻子也能做,比如晋惠帝。而清朝却不一样,他们从来都是选择最优秀的一个,也就是学习最好的那位皇子做皇上。
清朝的皇帝都非常勤勉,为什么最后清朝还是被灭了?可是清朝做了这么多依然打不过外敌,这是因为到了清朝的时候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清朝的皇上虽然也是很辛勤的处理事务,但是他们依然是延续之前的方法,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些皇上认为清朝物资丰富,不需要跟外面的实力交流依然能生活得很好,可是这一次世界的变革却不一样了,当康熙正常处理事情的时候,西方正在进行革命,而这次革命让整个西方的实力大大提升,并且完全碾压了清朝。清朝不想跟外面做生意,而外面却想要清朝的市场,因此双发爆发了战争,结果就是清朝惨败,当清朝想要变革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在这个时候,光勤劳已经不够了,还必须要看清局势,不然只能被别人超越。
勤劳这个纬度考核体力工作者合适,考核一般白领合适,但用他考核研究人员,考核高层管理者不合适。
很多岗位需要战略判断力,需要创新思维,需要个人威信。勤劳反倒是最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