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 我来答
射手座计划出逃
高粉答主

2021-03-2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夜读社
2020-11-10 · TA获得超过226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4292
展开全部

关于诸葛亮军事能力问题,最早源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大概意思就是诸葛亮治理国家,管理军队厉害,两军临阵出谋划策,设兵摆阵,随机应变是短板。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是管理型人才,不是领兵型人才,统军打仗水平不高。

当然,其言一出,立刻就引起了争论。与陈寿几乎同时代的郭冲就曾驳斥了与陈寿类似的说法。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现在大家对诸葛亮评价非常高,主要是受《三国演义》影响。《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抬到“智绝”的地步,奇计百出,料敌如神,攻守自如,把不少别人的事诸如“草船借箭”之类统统放到诸葛亮身上,自然不认可陈寿的说法了。

个人认为,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应认为是贬低,而是说出了诸葛亮用兵的特点,就是谨慎。

诸葛亮一生用兵,非常谨慎,所以有“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说法,他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谋”就是例子。

诸葛亮不知道魏延的计策好吗?知道。虽然知道,但不能用。

为何?盖因诸葛亮和魏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一样。

魏延是军中大将,考虑问题单纯着眼于军事,只要打胜仗就可以。诸葛亮不同。诸葛亮是丞相,也是蜀国实际上的当家人,他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和复杂的多,不能只想到胜,还要想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按当时蜀魏对峙局势,蜀国不能败,尤其是不能大败,一旦大败,蜀国就翻不过身了,完蛋了。所以,诸葛亮用兵的出发点是在不败的前提下求胜,不败是诸葛亮的底线,这条底线决定了诸葛亮“用兵谨慎”的特点。

就拿魏延“子午谷奇谋”来说,蜀军主力远路奔袭,属于兵行险招,胜了当然好,可一旦失败了,蜀军主力难以撤回,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这个损失,蜀国承受不起。

这就说到兵法了。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后世兵法大家,无不把“以正合,以奇胜”奉为圭臬。其实,后来的钟会、邓艾灭蜀,也是“正奇结合”的结果。钟会率大军正面进攻,和姜维相持在剑阁;邓艾率小股奇兵偷渡阴平,取江油,下成都,一举灭掉蜀国。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时曾经与人评论当时的天下名将,他说:“当今的天下名将,只剩下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个人了。李勣、道宗打仗一般不能大获全胜,但也不会大败。而万彻打仗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李靖李绩二人的区别。李靖更偏向于大胆和出奇,李绩则偏向于谨慎。谋略绝千古,识敌破虚,见识精准,数千里外可立万世之功者,李靖也。持重守成,寻机破敌,难有大胜亦难有大败,李勣也。

诸葛亮用兵基本是李勣一路,虽然不一定大胜,,但一定不能大败。所以,戏曲、评说等通俗文艺里面,诸葛亮、李勣(这里一般叫徐茂公)都是道士打扮,李靖则被神化成为神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有常52
高能答主

2020-11-11 · 一名认真的法律爱好者。
有常52
采纳数:139 获赞数:21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诸葛亮认为情况不同就不能够随意用,一定要看实际情况 所以才不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化先锋队

2020-11-11 ·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文化先锋队
采纳数:595 获赞数:413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子午谷的计划是很冒险的,如果稍有不慎,那么这次北伐就必定会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知道几千里也
2020-11-11 · 追寻历史,融入社会。
不知道几千里也
采纳数:44 获赞数:517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他认为这个计谋的风险太高了,不仅成功率极低,而失败后要承受的压力也是极大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