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是用于讽刺那些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便是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的主将赵括,我们熟知赵括并非是因其战功卓越,而是认为赵括的冒进导致了四十余万赵军死亡。但长平之战的失败却不全在于赵括,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一、初战失利
战争刚开始,秦军便势如破竹,一举杀死了赵军的好几名都尉。与白起并称为四大名将的廉颇面对不甚出名的王龁,两军数量上的差距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廉颇前期制定的战略必然存在瑕疵,否则赵军怎会连连败退。而在接连失利之后,廉颇带领士兵退至丹河东岸,以防御为主。
诚然,廉颇此举在当下确实是有其正确性,暂避秦军的锋芒,保全剩下的士兵。只是彼竭我盈,秦军久不能破防固然会军心有所动摇,但对于首战便损失了不少兵马的赵军来说更是军心不稳。有一个好的开始很重要,而赵军不仅有一个糟糕的开头,之后还一直疲于应对秦军的攻击,身体里的一根弦一直紧绷着,生怕秦军再次攻陷营垒。可以说,此时的赵军,接近被秦军打怕的边缘了。
而赵括接下的赵军早已不复出征时的英勇无畏,壮志凌云,取而代之的是在秦军猛攻下胆战心惊的赵军。
二、秦国的误导
秦国虽有能力与赵国军队僵持下去,但兵贵在神速,战线拉长会消磨远道而来的秦军的士气,最后秦军可能反而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秦国丞相范雎派人散播谣言“秦独畏马服君”,赵国朝野上下皆听闻此消息。
当然,对此传言的真实性,赵国内部还是有所怀疑的,只是廉颇的失利和战线的吃紧已让赵国有换将领的想法了。因此,消息的真实性虽然有待商榷,但赵王还是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
诚然,赵王本就有换掉廉颇的想法。但如此一来,就遂了秦国的愿,秦国就相当于提前知晓了赵国的打算。也就是说,对于赵括抵达前线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军部署,秦国都能预测一二。
而反观秦国,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将白起派往前线,无疑是想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在秦国的误导下,两方信息接收不对等,赵国完全是被秦国牵着鼻子走。
三、孤立无援
面对强大的强国,敌我实力的悬殊,合纵本是对付秦国的最佳办法,只是很可惜,赵孝成王在一开始就偏离了这条道路。赵军失利时,赵王便想到了通过外交手段议和。
而赵国的大臣就此发生了分歧,在虞卿看来,赵国应联合韩魏等国一同向秦国施压,方能停止这场战争。而另有说法是以重金向秦国议和。虞卿的想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最能解决赵国困境的办法了。
只是当时的赵孝成王采取了后一种做法,他派郑朱前往秦国议和。而秦国假意同意与赵国议和,实则是拖延赵国,使赵国放下戒心,而秦国内部却在加紧准备攻赵。
同时,秦国还派人四处传言秦赵已和好,以至于诸侯国都不敢轻易出兵援助赵国,生怕秦赵联合,自己成为阴谋下的牺牲品。再加上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韩、魏不敢轻举妄动,齐、楚又与秦国交好,各诸侯国都在观望这场战争的走向。
而从国家内部来看,秦国从河内郡征兵不断向长平前线输送士兵粮草,秦军在长平的人数不断增加。但赵国因其还要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强悍的边军无法支援前线,赵括带去长平的二十万大军已是赵国的极限了。
四、粮草供应不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与粮草总是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多少战争的失败都是因为断粮而造成。我们看看秦国,长平之战前国土面积辽阔,无论是人口抑或是经济实力都位居七国前列。
并且秦国不仅有关中和巴蜀这两大产粮区,秦国内部的农业在商鞅变法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足以支撑持久的战役。而从运输方面讲,秦国距离长平虽远,但可依托水运运输粮草,相较于只能通过翻山越岭运输的赵国速度反而会更快。
而赵国,赵武灵王变法只涉及了军事,农业并未得到重视,赵国内部更是“商家错于道,诸侯交于路。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所谓的末指的是商业,本指的是农业。而更有记载赵国“请粟于齐”,从这些记录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赵国粮食不足,此时已是难以负荷前线的军需了。
五、初出茅庐即遇白起
白起,从一名左庶长升至武安君,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每一次晋级都意味着一场血腥杀戮的发生,他的名字让诸侯国闻之色变。白起担任主将三十余年,为秦国攻城略池,未尝败绩。
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人;鄢郢之战中,淹死楚人数十万;华阳之战中,攻得魏国大量城池,斩杀魏赵联军15万人;陉城之战中,再现略池斩首。
每一次战争过后,白起都会给些国家带来阴影,尤其对于韩魏两国来说,白起的到来就意味着死亡的降临。
而在这份惧怕背后的是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白起总是能在战前便精确预料到敌军的走向以及战略部署,还有可能出现的变故。因此,白起总是能出奇制胜,并不囿于一种打法,他会根据敌方的情况调整己方的作战攻略。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就是对白起的诠释了。初次担任将领的赵括对上经过几十场战役磨练的白起,这场对战也只会成为赵括的最后一战了。
六、赵括其人
作为曾经打败过赵括的胜者白起曾表示:“假以时日,此人必是秦军大敌。”赵括本人不但熟读兵书,还跟随其父参与了麦丘之战和阏与之战,这两场战役的胜利足以说明赵括并非不知变通之人。在出征之前,赵括本人也曾言道,自己不敌白起,并未有自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