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花钱买和平的外交手段到底正不正确?
这是一个好问题,即使在当下也能引人深思。
一、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和平
我想,古今中外无数国家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和平。
用金钱买和平,只能买的暂时的、表面的和平。
自从北宋澶渊之盟后,当时的很多士大夫就对此持正面看法,认为其带来的和平。
更有一种论调说,北宋每年给辽的岁币是大宋财政收入的九牛一毛,而且北宋已通过边境贸易赚了回来。
即使事实如此,也不能说金钱可以买来和平。
北宋要是争气,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宋辽和议,迎来两国和平。
国家实力是硬实力的。
二、花钱买和平是权宜之计,而不应是长久之计
在双方实力差距的情况下,弱的一方以金帛换取和平,这是一个常态操作。
在北宋前,中原政权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做过不止一次低头,送金帛、送美女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这是一时间的权宜之计。
花钱送钱的一方要有知耻雪耻的勇气,要利用这争取出来的时间增强实力。
而不应视为这是长久之计。
澶渊之盟说到底,是个城下之盟,是辽国深入宋境,打到你家门口签订的和议。
北宋可以以此作为权宜之计,争取时间雪耻,但是没有这么做。
其实北宋为何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觉得原因有几点:
一是“守内虚外”的国策。北宋统治重心在于内部,在边事上维持基本稳定即可。这样的国策也是它“重文轻武”造成的。
二、因循“祖宗之法”。北宋最重祖宗法度,前代皇帝定的事后代基本上不能去否定,所谓“子不改父”,有些皇帝也不想去自惹麻烦。所以北宋的皇帝大多不敢有作为的皇帝,唯一想振作改变现状,恢复“汉唐旧疆”的宋神宗改革最终失败,还背上擅该祖宗法度的污点,他死后被士大夫以“母改子”的由头废除改革,重新回来原来的状态上。
三、文人政治下的道德束缚。这个其实就是对北宋是否要一直遵守澶渊之盟的拷问。
北宋的士大夫绝大多是都是认为要遵守盟约的,尤其到了宋代儒学新发展,大家都认为遵守盟约是道德要求。
而汉唐时期,对于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的盟约,是可立也可毁约的。
所以汉唐时期,那些毁约背盟之事,宋朝士大夫是看不惯的,这也是他们一直遵守澶渊之盟直到辽亡前才背盟的原因。
宋朝人被道德准确完全束缚了。
现代人有人说要讲究“契约精神”,我个人觉得契约精神不能用在不对等的状态下,而且国家之间生存更适合的是“丛林法则”。
强盗和你讲契约,或者你和强盗讲契约,都是目的。
国家要生存,归根到底靠的是实力,而且是硬实力。
再有钱也买不来和平,也买不来技术。
不要认为有钱就可以买买买,这钱要用好才是关键。
对于北宋历史的反思,对于今天的仍是有借鉴作用的。
2,结果没想到钱财过去,反倒一样大了那些人的虎狼之心。让他们进攻宋朝。
3,可以说宋朝是养了一群白眼儿狼,他们的策略刚开始还行的通,但是对于外邦人,他们在接受了教育之后难道不想过得更好吗?想过得更好就要有更好的地方,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