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 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 语文 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 语文 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小学 语文 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 语文 的《三袋麦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开心喊道”、“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全种下”、“舔了舔”、“神秘”、“兴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小猪、小牛、小猴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他们三个的动作中体会小猪、小牛、小猴高兴的心情和不同的做法,从而体会土地爷爷称赞小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 语文 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感染作用:不贪吃,把少变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 语文 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小学五年级 语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中的“汤姆的爸爸”和“汤姆”进行比较。当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爸爸指了指手表对汤姆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汤姆时会怎样做,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习汤姆与汤姆爸爸,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 语文 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1.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例如 语文 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要带学生观察景物,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比如让学生写《国旗下的讲话》,事先教师要学生回忆平时校长、辅导员、大队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如母亲节、感恩节、爱护公物教育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记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3.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如:六年级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中,学生王绿威个子矮,他把自己个子矮的烦恼写出来与同学分享,同学一看较真实,因此修改也较认真。一个同学修改时对王绿威说:“你不要烦恼,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吃牛奶,你才11岁,还要长高。”王绿威听后很高兴。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会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
在 语文 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
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在 语文 教学中呢?
一、在阅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教学是小学 语文 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小学 语文 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学三年级 语文 的《三袋麦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开心喊道”、“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全种下”、“舔了舔”、“神秘”、“兴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小猪、小牛、小猴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他们三个的动作中体会小猪、小牛、小猴高兴的心情和不同的做法,从而体会土地爷爷称赞小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 语文 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感染作用:不贪吃,把少变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2.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 语文 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小学五年级 语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中的“汤姆的爸爸”和“汤姆”进行比较。当汤姆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爸爸指了指手表对汤姆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汤姆时会怎样做,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习汤姆与汤姆爸爸,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 语文 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1.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例如 语文 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要带学生观察景物,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比如让学生写《国旗下的讲话》,事先教师要学生回忆平时校长、辅导员、大队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如母亲节、感恩节、爱护公物教育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记忆,又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3.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如:六年级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中,学生王绿威个子矮,他把自己个子矮的烦恼写出来与同学分享,同学一看较真实,因此修改也较认真。一个同学修改时对王绿威说:“你不要烦恼,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吃牛奶,你才11岁,还要长高。”王绿威听后很高兴。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会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
在 语文 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