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康复
强迫性重复
他分明不能带给我快乐,可我偏偏就对他产生了“化学反应”。
每日心理/强迫性重复
他分明不能带给我快乐,可我偏偏就对他产生了“化学反应”。
定义:我们会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深刻的情境。
案例:丽萨的父母都是对生活感到无能为力,感到痛苦的人。丽萨非常希望能够跟快乐的人建立愉快的关系。可惜的是,她多次陷入到与严重抑郁的异性不愉快的纠缠中。她对此感到非常的困惑和无助,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可以看到的是,丽萨渴望在人际交往中活的快乐,但她总是能在人群中挑出不幸的人,并且与他们发展不愉快的联系。这种不愉快的联系很像是她与父母的关系。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认为,儿童借助父母所提供的任何接触形式与父母建立联结,这种形式也会成为他们与其他人联系的终身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能与孩子愉快的交往,孩子就会寻求快乐的交往形式。如果父母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带给孩子的是痛苦,那么孩子就会寻求痛苦的交往形式。
所以,我们所谓的“化学反应”其实只是对方引起了我们自身人际模式的共鸣,儿时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和基调早已奠定了爱的基本范式。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强迫重复的情景一般都是那些印象深刻的创伤性情景。比如,我们的父亲脾气暴躁,总是对我们进行攻击。那么我们长大后很可能被一个脾气暴躁的异性吸引,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来改变“父亲”,弥补小时候的遗憾,治愈遗留的伤痛。
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我们并未习得如何与人愉快相处,反而是用旧有的不愉快模式来不断刺激对方,让对方以父亲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回应我们。这又反过来加固了已有的人际模式。
此外,我们还会教给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以此来重复创伤情景。如果我们的模式是互相攻击和指责,那么我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教会对方指责和攻击我们。自然,对方也会教给我们他的行为模式,这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儿时的经历塑造了我们怎样的模式,我们现在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去选择改变。
改变强迫性重复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个治愈性的伴侣,那么改变有可能会发生。
此外,我们还会教给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以此来重复创伤情景。如果我们的模式是互相攻击和指责,那么我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教会对方指责和攻击我们。自然,对方也会教给我们他的行为模式,这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儿时的经历塑造了我们怎样的模式,我们现在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去选择改变。
改变强迫性重复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个治愈性的伴侣,那么改变有可能会发生。
另外,如果我们不断的成长,察觉到自己强迫性重复的模式,并且为改变做出努力,那么也有望脱离旧有的模式。
但往往,想要治愈过往的创伤,不再进入强迫性重复的模式中,需要一个与自己匹配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