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的理解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周五N师兄来北京,我们在世贸天阶下面的露天酒吧聊了很久。虽然很久没见,但是畅谈的感觉是真的很美妙。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价值”的一点共识。N师兄在某大型保险公司,做董事长助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领导的行程安排、会议的记录以及工作内容的整理。但看起来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及其复杂。比如说安排一次和客户领导见面的行程,就至少需要:1、时间:了解客户的行程安排,确定见面的时间2、了解这次会面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老板和客户的喜好,并且选择合适的地点。3、安排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并保证结果的实现。为什么这件事很复杂呢?因为为了达到这三个过程性的目的,中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说会面的谈判内容可能需要专业内容的支持,而专业内容又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比如写一篇材料,那么让专业人员为我所用,所需要的解决的就是对方的意愿问题:我为什么要帮你?那么答案可以是:有足够的佣金、有更好的客情、有一次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于对方的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比如说对方的喜好、对方的困难、对方的价值观。所以看起来是为了完成一个会议安排的事项,其实可能首先得搞定这个人——挖掘他的需求,满足它,再为我所用。
最后呈现在老板面前的可能只是:客户已经安排妥当,会议定在周三上午9点希尔顿酒店的会议厅,但只有师兄才知道为了达到这个简单的结果,背后需要做多少工作。就好比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是山峰,但能够维持它漂浮在水面的,是水下我们看不到的部分。
所以今天我想谈谈对于“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价值的本质就是对于需求的满足。我记得有一个知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说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供给与需求。其实殊途同归,经济学谈论价值,价值就是对于需求的供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陈春花教授对于现代价值链逻辑变革的分析:
传统价值链:核心资产和能力→投入→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客户;
现代价值链:客户→销售渠道→产品/服务→投入→核心资产和能力;
其实这个变化不难理解,也确实是事实,因为它的本质是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到确定销售渠道(在哪买,什么时间买),到确定产品/服务(买什么),到确定投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资源),最后确定核心资产和能力(为什么我能做到,其他人做不到)。
那么自然而然,下面一个问题就来了:如何创造价值?我的回答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如何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本质是一致的。以下过程在各类商业方法论书籍中都有谈到,无非是遵循以下几步:明确问题域和解决方案的区域→收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这里不一一细说。
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需求呢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可能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需求分析工具,比如说调研问卷设计、抽样方法和技术、访谈提纲的设计等等。但话说回来,如果把发现需求等同于这些工具判枯州,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因为发现需求的本质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理解客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教训是:如果不以客户为中心,你就毫无价值。这里我想从反省自己入手。来H这个项目虽然已经一年了,但最近我才发现,我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依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说上周在社区部走访,和新上任的市场部经理一起吃饭,他对我们不熟悉,于是问了个问题试我深浅:你觉得现在H经销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当时很紧张,因为担心如果回答不好,会影响我和我们整个团队在客户这里的专业度,但是时间紧迫,我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我就回了一句:经销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产品动销太慢,动销太慢又是因为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品牌没有知名度。话还没说完,他就打断了我,说你说的不对,客户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经营思维,总是和以前一样,觉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营一年能赚点钱就足够了。我当时很紧张,也没有据理力争,但莫名的有种感觉:我的回答可能不够好。回来后把这件事说给我的项目组长听,他说,你这个答案确实层次太低,只能达到经销商的水平,因为你只看到了经销商在乎败租的问题。且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说实话,这件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原因是我又一次感受到顾客的质疑,感觉很没面子。但为什么呢?后来我又仔细想了想,客户和组长批评的都掘蔽对,这样的结果是来自于我对客户的问题理解的不够:首先出发点不够完整:客户是厂家,而我的答案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去思考的,而厂家在乎的问题和经销商在乎的问题不总是一致,厂家希望整个产业链可以稳定且良性地运转起来,经销商就不一定了,就像客户说的,很多经销商是抱着赚一点是一点的态度去做生意,不敢投入,也不稳定。其次,我的回答不够深入:经销商遇到的产品不动销的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产品价格、知名度都对,但都不够深入,这些背后一定是公司的整体战略出了问题,而我现在的判断是公司的战略重心错了:因为公司总是先保证工厂的利益,再保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且有时为了工厂的利益,会牺牲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所以话说回来,平时虽然一个又一个地出方案,但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的时间不够。为什么?说到底,可能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咨询行业的价值:“以客户为中心”。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价值”的一点共识。N师兄在某大型保险公司,做董事长助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领导的行程安排、会议的记录以及工作内容的整理。但看起来简单的工作,背后其实及其复杂。比如说安排一次和客户领导见面的行程,就至少需要:1、时间:了解客户的行程安排,确定见面的时间2、了解这次会面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老板和客户的喜好,并且选择合适的地点。3、安排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并保证结果的实现。为什么这件事很复杂呢?因为为了达到这三个过程性的目的,中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说会面的谈判内容可能需要专业内容的支持,而专业内容又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比如写一篇材料,那么让专业人员为我所用,所需要的解决的就是对方的意愿问题:我为什么要帮你?那么答案可以是:有足够的佣金、有更好的客情、有一次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于对方的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比如说对方的喜好、对方的困难、对方的价值观。所以看起来是为了完成一个会议安排的事项,其实可能首先得搞定这个人——挖掘他的需求,满足它,再为我所用。
最后呈现在老板面前的可能只是:客户已经安排妥当,会议定在周三上午9点希尔顿酒店的会议厅,但只有师兄才知道为了达到这个简单的结果,背后需要做多少工作。就好比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是山峰,但能够维持它漂浮在水面的,是水下我们看不到的部分。
所以今天我想谈谈对于“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价值的本质就是对于需求的满足。我记得有一个知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说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供给与需求。其实殊途同归,经济学谈论价值,价值就是对于需求的供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陈春花教授对于现代价值链逻辑变革的分析:
传统价值链:核心资产和能力→投入→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客户;
现代价值链:客户→销售渠道→产品/服务→投入→核心资产和能力;
其实这个变化不难理解,也确实是事实,因为它的本质是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到确定销售渠道(在哪买,什么时间买),到确定产品/服务(买什么),到确定投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资源),最后确定核心资产和能力(为什么我能做到,其他人做不到)。
那么自然而然,下面一个问题就来了:如何创造价值?我的回答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如何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本质是一致的。以下过程在各类商业方法论书籍中都有谈到,无非是遵循以下几步:明确问题域和解决方案的区域→收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这里不一一细说。
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需求呢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可能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需求分析工具,比如说调研问卷设计、抽样方法和技术、访谈提纲的设计等等。但话说回来,如果把发现需求等同于这些工具判枯州,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因为发现需求的本质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理解客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教训是:如果不以客户为中心,你就毫无价值。这里我想从反省自己入手。来H这个项目虽然已经一年了,但最近我才发现,我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依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说上周在社区部走访,和新上任的市场部经理一起吃饭,他对我们不熟悉,于是问了个问题试我深浅:你觉得现在H经销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当时很紧张,因为担心如果回答不好,会影响我和我们整个团队在客户这里的专业度,但是时间紧迫,我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我就回了一句:经销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产品动销太慢,动销太慢又是因为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品牌没有知名度。话还没说完,他就打断了我,说你说的不对,客户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经营思维,总是和以前一样,觉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营一年能赚点钱就足够了。我当时很紧张,也没有据理力争,但莫名的有种感觉:我的回答可能不够好。回来后把这件事说给我的项目组长听,他说,你这个答案确实层次太低,只能达到经销商的水平,因为你只看到了经销商在乎败租的问题。且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说实话,这件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原因是我又一次感受到顾客的质疑,感觉很没面子。但为什么呢?后来我又仔细想了想,客户和组长批评的都掘蔽对,这样的结果是来自于我对客户的问题理解的不够:首先出发点不够完整:客户是厂家,而我的答案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去思考的,而厂家在乎的问题和经销商在乎的问题不总是一致,厂家希望整个产业链可以稳定且良性地运转起来,经销商就不一定了,就像客户说的,很多经销商是抱着赚一点是一点的态度去做生意,不敢投入,也不稳定。其次,我的回答不够深入:经销商遇到的产品不动销的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产品价格、知名度都对,但都不够深入,这些背后一定是公司的整体战略出了问题,而我现在的判断是公司的战略重心错了:因为公司总是先保证工厂的利益,再保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且有时为了工厂的利益,会牺牲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所以话说回来,平时虽然一个又一个地出方案,但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的时间不够。为什么?说到底,可能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咨询行业的价值:“以客户为中心”。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在国外,环评主要是帮助企业和地区制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在中国,环评主要是具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写的技术文件,该文件为环境主管部门在项目的环境影响等方面提供参考,若环评结论被环境主管部门(环保局/部)认可,项目即可获得环保批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展开全部
稻盛和夫运用阿米巴经营模式,创造了经营上的神话;美国全食超市的发展也给出例证;海尔「人人是创客」的组织变革实践,把6万多名员工转变为自动自发的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并使每一个经营体就像一家自主经营的公司,让每个人变成自己的CEO。
这些领先企业的实践表明,今天企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逻辑,而其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独立个体的价值创造。
然而,任何价值创造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着失败。管理者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学会接纳创首缺新失败。
2016年12月29日,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交流对话的内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交流从姚老师谈他一个朋友新进入一家跨国企业——华为谈起。
姚老师的这位朋友是一位技术专家,他觉得最开心的是,华为对他没有进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让他安心研究。姚老师关注地问道: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否会得不到研发结果?
01 做出来的是天才,做不出来的是人才
任正非说,在华为,研发创新做出来的是天才,做不出来的是人才。
华为的容错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让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许大家犯错误,给予研究人员时间和空间安心去做。假设一个新研究项目能够做出来,那华为就获得了天才;假设一个新研究项目做不出来,华为就得到了人才。
因为能够成功的项目非常少,所以做出来的就是天才。而项目失败的研究人员,经历过失败,知道失败的滋味,同时努力过、奋斗过,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总结过去,不重复犯错误,继续前进,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没有试错,哪会有创新?创新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创新都会成功,那也就不是创新了。所以,能够创新成功的项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员一旦成功也就可以乱芹消称为天才了。
我们鼓励创新,就要接纳创新失败,如果一旦失败或者犯错,就淘汰并给其贴上标签,那么就不会有人敢去创新。华为会包容创新上的失败,不会因为失败而否定大家。
02 华为“金钱变知识,知识变金钱”的启发
如果宽容失败,是否在创新上的尝试太过发散呢?
任先生回答说不会。华为是一家有战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创新和尝试,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选择,由战略做出界定。所有创新项目的选择,已经通过战略做出筛选。任先生将张开的双手慢慢收拢,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广泛纳入到战略框架下,然后筛选出与战略相适应的项目。哗知这些筛选出来的项目才会进入公司创新项目集群中,组合各种资源付诸实施
这些领先企业的实践表明,今天企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逻辑,而其带来的核心变化,就是独立个体的价值创造。
然而,任何价值创造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着失败。管理者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学会接纳创首缺新失败。
2016年12月29日,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交流对话的内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交流从姚老师谈他一个朋友新进入一家跨国企业——华为谈起。
姚老师的这位朋友是一位技术专家,他觉得最开心的是,华为对他没有进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让他安心研究。姚老师关注地问道: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否会得不到研发结果?
01 做出来的是天才,做不出来的是人才
任正非说,在华为,研发创新做出来的是天才,做不出来的是人才。
华为的容错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让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许大家犯错误,给予研究人员时间和空间安心去做。假设一个新研究项目能够做出来,那华为就获得了天才;假设一个新研究项目做不出来,华为就得到了人才。
因为能够成功的项目非常少,所以做出来的就是天才。而项目失败的研究人员,经历过失败,知道失败的滋味,同时努力过、奋斗过,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总结过去,不重复犯错误,继续前进,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没有试错,哪会有创新?创新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创新都会成功,那也就不是创新了。所以,能够创新成功的项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员一旦成功也就可以乱芹消称为天才了。
我们鼓励创新,就要接纳创新失败,如果一旦失败或者犯错,就淘汰并给其贴上标签,那么就不会有人敢去创新。华为会包容创新上的失败,不会因为失败而否定大家。
02 华为“金钱变知识,知识变金钱”的启发
如果宽容失败,是否在创新上的尝试太过发散呢?
任先生回答说不会。华为是一家有战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创新和尝试,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选择,由战略做出界定。所有创新项目的选择,已经通过战略做出筛选。任先生将张开的双手慢慢收拢,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广泛纳入到战略框架下,然后筛选出与战略相适应的项目。哗知这些筛选出来的项目才会进入公司创新项目集群中,组合各种资源付诸实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在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中,价值就是成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创造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它们是影响财务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快速
导航
影响因素
三个过程
物理过程。
商品的物理属性和商品生产和物理过程。
如汽车的生产过程,由铁矿石加焦碳在高炉里炼出铁,铁再加工成汽车零件,零件再组装成整车,这就是一个汽车生产的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中我们也考虑人力的参与,但这里我们对人力的理解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就是说这里的人力是和畜力机械力是一样的,只考虑力量以及他所做的物理功多少,而不考虑人的参与生产的另外一面,如意愿、占有、契约、控制、命令服从等。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是商蔽拿链品生产的真实过程,怎么理解这个“真实过程”?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把经济行为笼统来考察,我们发现它比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要复杂千万倍,但它又必须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来运行。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不可能,则这种商品就不可能被生产出来,比如汽车,如果某种原材料找不到,汽车的生产就不可能实现,进一步,如果生产汽车的技术上是可能的,原材料也具有,但在制度安排上出了问题,如铁矿石被某一部落所有,而该部落认为那座山不能开采,汽车的生产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学把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待定的东西,显然,制度的安排必须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为依据!检验制度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的要求。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生产的组织都是从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来看待生产的,在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中,价值就是成品的使用价值。
工程学过程。
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为基础,以一个企业为考察单位,以成本和利润为目标,这里价值就是均衡价格。商品生产过程就是获取利润的过程。它的目标就是不断获取利润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符合物理规律,但价值生产的工程学过程的运行方式是:占有、契约、命令服从等。还是以汽车生产为例子,铁矿石归矿主所有,炼铁厂的老板要取得矿石就得向矿主购买,和矿主谈判,订契约,还得组织招工,支付工人工资,生产出铁来又得把铁销给汽车零件厂,然后炼铁厂老板要核算利润,如果收入减支出还有足够的特利润盈余,那么这个厂就可以不断做大,反之,如果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铁厂老板就当不下去了。
社会学过程。
以对人性、对社会的充分理解为基础,正确地评价价值及其来源,以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引导社会创造出更丰富的真实的价值宏孙。其本质就是个哲学问题,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很多人对使用价值的理解有偏差。把使用价敏纳值理解为纯物质属性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已经大大超出了生物性的生存。更大的意义大于精神的自由。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经沦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道具。以住房为例,如果仅从生理的需求看,一个三口之家50平米就够了,但现在人们都追求 100平米以上,且要高档装修,显然人们不是追求简单的生理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正因如此,对于使用价值的理解不能用简单的“需求”二字就可以概括的。不是那种类似用营养学分析食物的价值的方法来理解使用价值。对于使用价值的理解已经上升为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古希腊有个神话,弥达斯国王问酒神的护伴西勒诺斯: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的强逼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 ——立刻就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仅从生物性的生存来看,人生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而人类需要用道德、艺术、哲学来充实自己,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只有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们才能理解外界物质对我们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漂亮的房子而不是象动物那样仅一个容身的洞穴就够了。
快速
导航
影响因素
三个过程
物理过程。
商品的物理属性和商品生产和物理过程。
如汽车的生产过程,由铁矿石加焦碳在高炉里炼出铁,铁再加工成汽车零件,零件再组装成整车,这就是一个汽车生产的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中我们也考虑人力的参与,但这里我们对人力的理解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就是说这里的人力是和畜力机械力是一样的,只考虑力量以及他所做的物理功多少,而不考虑人的参与生产的另外一面,如意愿、占有、契约、控制、命令服从等。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是商蔽拿链品生产的真实过程,怎么理解这个“真实过程”?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把经济行为笼统来考察,我们发现它比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要复杂千万倍,但它又必须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来运行。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不可能,则这种商品就不可能被生产出来,比如汽车,如果某种原材料找不到,汽车的生产就不可能实现,进一步,如果生产汽车的技术上是可能的,原材料也具有,但在制度安排上出了问题,如铁矿石被某一部落所有,而该部落认为那座山不能开采,汽车的生产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学把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待定的东西,显然,制度的安排必须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为依据!检验制度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的要求。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工具的操作使用,生产的组织都是从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来看待生产的,在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中,价值就是成品的使用价值。
工程学过程。
以商品生产的物理过程为基础,以一个企业为考察单位,以成本和利润为目标,这里价值就是均衡价格。商品生产过程就是获取利润的过程。它的目标就是不断获取利润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价值创造的物理过程符合物理规律,但价值生产的工程学过程的运行方式是:占有、契约、命令服从等。还是以汽车生产为例子,铁矿石归矿主所有,炼铁厂的老板要取得矿石就得向矿主购买,和矿主谈判,订契约,还得组织招工,支付工人工资,生产出铁来又得把铁销给汽车零件厂,然后炼铁厂老板要核算利润,如果收入减支出还有足够的特利润盈余,那么这个厂就可以不断做大,反之,如果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铁厂老板就当不下去了。
社会学过程。
以对人性、对社会的充分理解为基础,正确地评价价值及其来源,以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引导社会创造出更丰富的真实的价值宏孙。其本质就是个哲学问题,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很多人对使用价值的理解有偏差。把使用价敏纳值理解为纯物质属性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已经大大超出了生物性的生存。更大的意义大于精神的自由。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经沦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道具。以住房为例,如果仅从生理的需求看,一个三口之家50平米就够了,但现在人们都追求 100平米以上,且要高档装修,显然人们不是追求简单的生理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正因如此,对于使用价值的理解不能用简单的“需求”二字就可以概括的。不是那种类似用营养学分析食物的价值的方法来理解使用价值。对于使用价值的理解已经上升为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古希腊有个神话,弥达斯国王问酒神的护伴西勒诺斯: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的强逼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 ——立刻就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仅从生物性的生存来看,人生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而人类需要用道德、艺术、哲学来充实自己,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只有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们才能理解外界物质对我们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漂亮的房子而不是象动物那样仅一个容身的洞穴就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