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失去了四十五万大军,赵国为什么还能全灭秦国三十万大军?
我们知道在长平之战中,由于秦赵双方国力上的差距以及战略战术的选择上的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赵国战败,数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赵国就此一蹶不振,辉煌不在。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面对前前后后三四十万精锐秦军的疯狂进攻,想象中不堪一击的赵国竟然能够死死的咬住秦军,守住了邯郸城,非但如此,最终还在援军的协同之下大败秦军,造成近二十万秦军的伤亡,那么已经元气大伤,国力大减的赵国到底是如何能够做到这点的呢?其实吧,赵国能够做到抵御秦军,最后反扑成功,虽说是意料之外,但也是在情理之中。秦国给了赵国喘息和求助的机会
长平之战后,之所以白起要坑杀近四十万赵军降卒,除了说粮食问题以及降俘太多管理上有困难之外,最为主要的原因,其实是白起想要趁此良机一举拿下赵国都城邯郸,而此刻的邯郸城对于秦军来说,几乎算是不设防的存在,毕竟长平之战基本上打光了赵国国内除了北部边疆以外的大部分军队。
而结果确实,赵国派遣了一个使者说服了秦国相国范睢,使得秦昭襄王接受了赵国割让六城的求和条件,责令白起收兵回朝,这一举动不仅造成了秦国两大支柱范睢,白起的将相失和,最终导致白起身死,也为赵国争取到了近一年的休养生息,以及游说列国,拉拢盟友的机会,所以说后来之所以赵国能够挡住秦军先期的猛烈进攻,和这近一年的准备时间是息息相关的。
赵国的哀兵,哀民,以及仇恨的力量
长平之战的结果震惊了整个赵国,四十五万赵卒的死亡几乎是把所有赵国百姓都推到了秦国的仇恨面上,毕竟四十五万人,几十万户,可以说基本上赵国家家户户都与秦国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在历经一年的准备后,实际赵国能够动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余,所以面对秦国的再一次进攻,本土作战加上哀兵的无畏和勇敢,还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作为依托,加上兵力上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巨大,主力防守以及局部进攻策略之下,能够抵御住秦军的进攻也在情理之中。
联军的协助
如果单靠赵国一方,短时间靠着前期准备加上国人的奋勇之心还可以坚持一下,但是时间一长肯定国力,军力上的巨大差距就会直接造成赵国的崩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熟知的毛遂自荐带来的楚国十万精兵,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带来的八万魏国精锐,共同协作之下,内外夹击对付已经显露疲态的攻城的秦军,秦军大败,被列国联军乘胜追击,造成大量的伤亡,就此遏制住了秦军的前进趋势,缓解了秦国吞噬天下咄咄逼人的局势。
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够在损失了四十五万精锐的情况下还能,抵御住数十万秦军的经过,并最终造成二十万秦军的伤亡,喘息的机会,赵国百姓军队的拼命以及盟友的协助缺一不可。
虽然说长平之战的胜利使得,秦国在统一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邯郸之战的惨败,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使得秦国的统一大业未能在秦昭襄王手中完成,而落到了秦始皇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