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观点谈谈你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认识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行为的界定
行为是在社会、个人及具体场景共同作用下人的心理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
教学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观念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而教学观又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与发展的,因而不同的教学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学行为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外显性
教学行为是外在的,是可以被他人通过某种感官感觉到的。而内隐的理念如果只停留在认识阶段就不是教学行为,只有在操作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而理念、策略等宏观、中观层面的内容是不能作为教学行为来研究的。
2.微格性
教学行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说是一个教学细节,它往往是短时间、小尺度的细微情境,同时可以被定格而供教学人员分析。
例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更为细腻,因此“提问法”要被剖析为“发问”“候答”“选择(回答者)”“倾听”“追问”“理答”“评价”等教学行为。
3.目的性
教学行为不是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总要受到某种教学意图的支配与影响,指向特定的目标、内容、对象,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喊好同学回答问题而忽略困难学生,这与其某种教学理念的导向有关,也可以说,是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在发生着作用。
4.差异性
教学行为是随着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表现了它的动态性与差异性。例如,走进不同的班级上同样内容的课,其教学行为是变化的、不同的。
5.情境性
教学行为依存于教学的具体情境,任一教学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课堂教学行为客观上是与课堂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师生的各种教学活动是在互动的的课堂物理、社会情境脉络中进行的。
当具体的课堂情境发生变化时,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教学行为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联系。教学情景是多样的、丰富的,这决定了教学行为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