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非承载式的身下面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独立车架,而承载式的车身是没有独立车架的。非承载式车身由壳体与底架组合而成,大部分载荷几半全部由车架所承受。车身壳体不承载或只在很小程度上承受由车底驾弯曲或扭曲变形所引起的部分载荷。
当车身发生较大损伤时,可以拆开分别修理和矫正,相当一部分类型的客车、载货汽车皮卡和硬派越野车均采用有车承载式车身结构。
非承载式车身减震性能好,发动机和底盘各主要总成,直接装配在介于车身主体的车架上,可以较好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振动。它的工艺简单,壳体与底架共同组成车身主体。它与底盘可以分开制造、装配,然后再组装到一起,总装工艺因此而简化。
不仅如此,它还易于改型,由于以车架作为车身的基础,易于按使用要求对车身进行改装、改型相改造。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冲击能量的大部分由车架吸收,对车身主体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承载式车身的车身是承担全部载荷的刚性壳体,没有独立车架。由于底盘各部件直接装配在车身上,所承受的载荷包括质量、驱动力,制动力以及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振动等。承载式车身有利于减轻自重并使结构优化。
承载式车身主体与类似于车架功能的车身底板,采用组焊等方式制成整体刚性框架,使整个车身(底板、骨架、内外蒙皮、车顶等)都参与承载。当车身整体或局部承受适度载荷时,壳体不容易发生永久性变形,即刚性节点在正常载荷作用下一般不会永久性变形。
这个由构件组成的刚性壳体,在承受载荷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法则,“以强济弱”地自动调节,使整个壳体在极限载荷内始终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这种在力学上称之为“应力壳体”的框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