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有哪些特征?该怎么综合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又称玉米花叶条纹病、黄绿条纹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严重。植株开始时,心叶基部叶脉之间有许多椭圆形、绿色的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然后叶片变黄,有的甚至直接干枯。玉米的穗数,尤其是商品甜玉米的穗数,会因MDMV感染而显著减少,穗鲜重减少30%以上。
当穗长减少25.6%时,直径也会受到影响。病穗往往不饱满,穗行数和穗粒数会减少。患病玉米籽粒变小,尤其是基粒,千粒重下降26%。MDMV感染显著影响玉米总产量,普通玉米单株产量下降42%,而玉米自交系或甜玉米,尤其是晚播,产量会下降75%。玉米种子在病株上的发芽率下降20%,种子萌发产生的初生根长度和宽度分别下降20%和7.4%。
玉米全生育期均可侵染,苗期危害严重。抽雄前是易感阶段。起初,心叶基部的叶脉之间有许多椭圆形的绿色斑点或斑纹,沿叶脉呈断续的条状排列。病害进一步发展,叶片上,特别是新叶上形成了宽阔的绿色条纹。叶绿素减少,叶片变黄,组织变硬、变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呈紫色条纹,最后干枯。
一般第一片病叶的绿带沿叶基发育成倒“八”字形,上部的病叶在所有叶片展开时就成了马赛克。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和中国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中国分布广泛,发生在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但仅在华北、西南、西北大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一般损失3-10%。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深晒、平作、加强栽培管理、农业防治和及时拔除田间病株等化学防治方法。
- 褪绿斑点。随植株长大,表现为典型的花叶状。有的品种叶片则呈现脉间叶肉变黄,叶片为条纹状。
-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
- 种植春玉米时最好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地膜覆盖不仅可使玉米早出苗,避开蚜虫迁飞传毒的高峰期,而且还有驱蚜作用,使田间的病株较常规露地栽培的降低60%左右。此外,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还会使玉米生育期提前,延缓病株率的增长,较露地栽培的病株率可降低80%以上 ;
- 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中耕除草等项栽培措施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