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不同:
1、来源不同
传统儒学不带任何神学色彩,并不认为上天安排人类生活,而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人类自由意志的支配。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政治主张不同
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3、天人观不同
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4、地位不同
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被统治者采纳,尽管孔子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游列国,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均拒绝了他。
新儒学的仁政建立在天人观上,认为如果君王滥用权力、祸国殃民,那么上天就会约束他。也就是说新儒学的仁政依赖于上天的安排。
扩展资料: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的表现:
1、新来源: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又吸收了阴阳家、黄老学说、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体系。
2、新内容:董仲舒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一改儒学不受重视的局面,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同: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不同:
1、来源不同
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天人观不同
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3、政治主张不同
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4、地位不同
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而新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扩展资料: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新”的表现:
1、新来源: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又吸收了阴阳家、黄老学说、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体系。
2、新内容:董仲舒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
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一改儒学不受重视的局面,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二、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这是汉武帝采纳其主张的根本原因。宣传“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的目的。
2、思想: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1、理论基础不同:
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本理论依据,同时又吸收了一些黄老学说、阴阳理论和法家思想,与传统儒学相比更为复杂化。
传统儒学则不带任何神学色彩,并不认为上天安排人类生活,而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人类自由意志的支配。
2、思想不同:
新儒学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君主的权力直接来自于上天,所以人类必须臣服于君主。
传统儒学的仁政,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希望统治者爱护百姓,用仁的治国方式来管理国家。
3、地位不同:
新儒学的仁政建立在天人观上,认为如果君王滥用权力、祸国殃民,那么上天就会约束他。也就是说新儒学的仁政依赖于上天的安排。
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被统治者采纳,尽管孔子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游列国,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均拒绝了他。
相同点:
两者都主张实行仁政,强调仁者爱人、以仁为本、以仁治国。两者都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奉行贵贱有序,都较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兼顾民生,奉劝统治者对人民持仁爱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推荐于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