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使用教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正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要体现新课标精神,就要探讨如何用好教材。
关键词:教材; 课标; 方法; 途径; 整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如何“用”教材的意义。那什么是“用”教材呢?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它区别于“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流程古板,方式陈旧单一,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一、“用”好教材的前提——读懂教材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有多么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比较容易忽视,然而它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新课程教材,一方面继承了旧课程的许多内容,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且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教材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做到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
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课标和教材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用”好教材的关键——善于整合教材内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去繁就简,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新教材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整合教材就是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保证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也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而对一些知识进行拓展。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信息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实现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
课程作为资源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每所学校都有丰富文本资源、多功能的教师资源、团结互助的学习资源、现代化的媒资源、众多的研究展示类资源、和谐的社会资源等。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径——恰当适中的教学方式
初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注重呈现方法的多彩,把每节课的教材内容都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从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到提问、讨论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在“闹”中完了。这种把教学内容装点得花里胡哨,这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课改不是千篇一律,形而上学地办事,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方式的展现既不能落入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要确保教材能“用”好。
教材是初中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程标准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标准,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关键词:教材; 课标; 方法; 途径; 整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如何“用”教材的意义。那什么是“用”教材呢?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它区别于“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流程古板,方式陈旧单一,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一、“用”好教材的前提——读懂教材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有多么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比较容易忽视,然而它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新课程教材,一方面继承了旧课程的许多内容,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且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教材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做到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
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课标和教材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用”好教材的关键——善于整合教材内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去繁就简,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新教材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整合教材就是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保证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也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而对一些知识进行拓展。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信息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实现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
课程作为资源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每所学校都有丰富文本资源、多功能的教师资源、团结互助的学习资源、现代化的媒资源、众多的研究展示类资源、和谐的社会资源等。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径——恰当适中的教学方式
初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注重呈现方法的多彩,把每节课的教材内容都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从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到提问、讨论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在“闹”中完了。这种把教学内容装点得花里胡哨,这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课改不是千篇一律,形而上学地办事,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方式的展现既不能落入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要确保教材能“用”好。
教材是初中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程标准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标准,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