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约翰凯奇 无声的4分33秒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实 Wikipedia 关于这个作品的词条 [1] 写得非常好,基本上已经收入了理解它所需要的资料。有两点我认为格外重要:
这是 Cage 所做的重要演讲《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Music)里提到的故事:
1951年 Cage 受邀到哈佛大学体验无回声舱 [2]。舱内经过精密的吸声处理,可以保证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完全不会发生声音反射,实现了彻底的静音。Cage 事后描述了在舱内的感觉:“我听到两种声音,一种高,一种低。我跟工程师描述了这种感觉,他告诉我,高的声音是你的神经系统在运转,低的是你的血液循环。”这就是在绝对无声的环境下听到的声音。
John Cage 自己在作品首演后的一段解释:
他们误会了。无声是不存在的。他们以为这是无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听,其实有很多偶发的声音。第一乐章时你能听到鼓动的风声。第二乐章时有雨水滴在屋顶的声音,第三乐章人们自己就开始发出有意思的声音了,他们开始交头接耳,或者走出去。
从这一段事例和一段阐述其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Cage 的意图,那就是利用观众对一场「音乐演出」的听觉期待,实现耳朵的「重启」,用聆听音乐的意识去听一切声音。让声音代替音符。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早就已经不具备「先锋性」,那种出人意料的、挑衅性的新鲜感,是只在首演时有效的。作品日后的演出,稍微作过点功课的人,都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了。它已经不能算什么争议性作品,它的意义、涵义,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玄机。
另外,《4'33''》肯定不是现代音乐。但是不是行为艺术?我说不是。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马琳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的经典大作《艺术家在场》[3](The Artist Is Present)。艺术家与人相视而坐,参与者有的沉默、有的痛哭、有的大笑,还有的当场宽衣解带,但女魔头面无表情、纹丝不动,保持736小时30分钟。这是行为艺术。
更新:
看到有人引百度百科了。百度百科上那段东拼西凑的介绍在网上流传很久,其中「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这句话的源头来自http://PBS.com上的一篇文章 [4]。首先,这句话是译错了,原话是:"the primary act of musical performance was not making music, but listening",primary act 怎么会是基本元素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构成音乐演出的根本行为是聆听,不是制造音乐。其次,这句话本身就没有很好地理解 Cage 的思想。他的核心观念是诸声皆可入乐,要打破人们对「音乐」的固有期待。重点不在音乐演出的形式、行为上。
这是 Cage 所做的重要演讲《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Music)里提到的故事:
1951年 Cage 受邀到哈佛大学体验无回声舱 [2]。舱内经过精密的吸声处理,可以保证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完全不会发生声音反射,实现了彻底的静音。Cage 事后描述了在舱内的感觉:“我听到两种声音,一种高,一种低。我跟工程师描述了这种感觉,他告诉我,高的声音是你的神经系统在运转,低的是你的血液循环。”这就是在绝对无声的环境下听到的声音。
John Cage 自己在作品首演后的一段解释:
他们误会了。无声是不存在的。他们以为这是无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听,其实有很多偶发的声音。第一乐章时你能听到鼓动的风声。第二乐章时有雨水滴在屋顶的声音,第三乐章人们自己就开始发出有意思的声音了,他们开始交头接耳,或者走出去。
从这一段事例和一段阐述其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Cage 的意图,那就是利用观众对一场「音乐演出」的听觉期待,实现耳朵的「重启」,用聆听音乐的意识去听一切声音。让声音代替音符。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早就已经不具备「先锋性」,那种出人意料的、挑衅性的新鲜感,是只在首演时有效的。作品日后的演出,稍微作过点功课的人,都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了。它已经不能算什么争议性作品,它的意义、涵义,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玄机。
另外,《4'33''》肯定不是现代音乐。但是不是行为艺术?我说不是。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马琳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的经典大作《艺术家在场》[3](The Artist Is Present)。艺术家与人相视而坐,参与者有的沉默、有的痛哭、有的大笑,还有的当场宽衣解带,但女魔头面无表情、纹丝不动,保持736小时30分钟。这是行为艺术。
更新:
看到有人引百度百科了。百度百科上那段东拼西凑的介绍在网上流传很久,其中「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这句话的源头来自http://PBS.com上的一篇文章 [4]。首先,这句话是译错了,原话是:"the primary act of musical performance was not making music, but listening",primary act 怎么会是基本元素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构成音乐演出的根本行为是聆听,不是制造音乐。其次,这句话本身就没有很好地理解 Cage 的思想。他的核心观念是诸声皆可入乐,要打破人们对「音乐」的固有期待。重点不在音乐演出的形式、行为上。
展开全部
观念的突破,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
一些艺术史解释是来自东方禅宗....这就无从考证了.
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
就像艺术的另一种观点:既然颜色和笔触就能释放艺术家、引发观者情绪。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弄个具体的人或静、物么?........
既然音乐来自和心理波动有关,那么凯奇就是直指内心,尽可能抛弃外界物化的诱引....
另外我认为音乐通过不同的音节和高度来释放和诱引大家的情绪,其实是声音中精确的电波?嗯...(暂且说成电波吧)和人们自身的电波信号的共振......这点我想也适用于视觉艺术。
一些艺术史解释是来自东方禅宗....这就无从考证了.
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
就像艺术的另一种观点:既然颜色和笔触就能释放艺术家、引发观者情绪。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弄个具体的人或静、物么?........
既然音乐来自和心理波动有关,那么凯奇就是直指内心,尽可能抛弃外界物化的诱引....
另外我认为音乐通过不同的音节和高度来释放和诱引大家的情绪,其实是声音中精确的电波?嗯...(暂且说成电波吧)和人们自身的电波信号的共振......这点我想也适用于视觉艺术。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