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又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地方官员,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洋泾洪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仑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
第一,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还有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又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地方官员,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洋泾洪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仑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尽管这种现象是局部地区的情况,但它表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
第一,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还有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参考资料: 资料
展开全部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政治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1.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侵略者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一个危害——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
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安徽径县人包世臣是怎样记述当时情况的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呢?(引导学生首先从史料提供的情况得结论)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增加;协定关税,英货关税极低,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在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取代了中国手工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当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个家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将答案落实到教材第三个子目中的第二段。突出鸦片战争的第二危害——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变为半封建社会。)鸦片问题在《南京条约》里悬而未决。事实上,战败了的清政府对鸦片走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结果,五口通商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继续外流,银价不断上涨。劳动人民的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从经济上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合法”的通商向中国转入商品,还是鸦片走私达到猖獗的程序,白银继续外流,都反映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破门而入和中国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既没有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也没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三个危害。
3.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逐步变化的。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消失,反而更加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又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开始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至1844年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及队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开始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中的封建经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
1.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侵略者取得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一个危害——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
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安徽径县人包世臣是怎样记述当时情况的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呢?(引导学生首先从史料提供的情况得结论)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增加;协定关税,英货关税极低,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在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取代了中国手工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当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个家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将答案落实到教材第三个子目中的第二段。突出鸦片战争的第二危害——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变为半封建社会。)鸦片问题在《南京条约》里悬而未决。事实上,战败了的清政府对鸦片走私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结果,五口通商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继续外流,银价不断上涨。劳动人民的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从经济上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合法”的通商向中国转入商品,还是鸦片走私达到猖獗的程序,白银继续外流,都反映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破门而入和中国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既没有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也没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是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三个危害。
3.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性质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逐步变化的。中国社会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没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而消失,反而更加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又增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开始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至1844年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及队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开始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和自给自中的封建经济。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没有正常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4-28
展开全部
、政治方面
(1)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战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渐对它丧失了希望;为支付大量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2)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自明朝中后期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方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落后。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虽不是清政府的意愿,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经济方面
(1)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两次鸦片战争后,都被迫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强通过“合法”手段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分离,加之外商在华企业和洋务派民用工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2)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进,要“剿发捻,勤远略”,就要学习西方。于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3、思想文化方面
(1)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目世界,学习西方。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迫于时代的局限,二人的主张未能实施,但迈开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深感“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革”,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将林、魏二人的“师夷长技”主张付诸实践。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虽迫于客观环境和阶级局限性未能实施,但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要有“制器之器”需要“制器之人”,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培养军事、翻译、科技等人才;为进一步了解西方,避免洋人“挟技居奇”,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
4、军事方面
促进了中国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为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列强侵略,洋务派先后创建了一批军工企业,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启了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历程。
总之,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正象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统治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殖民主义)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1)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战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渐对它丧失了希望;为支付大量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2)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自明朝中后期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方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落后。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虽不是清政府的意愿,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经济方面
(1)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两次鸦片战争后,都被迫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强通过“合法”手段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分离,加之外商在华企业和洋务派民用工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2)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进,要“剿发捻,勤远略”,就要学习西方。于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3、思想文化方面
(1)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目世界,学习西方。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迫于时代的局限,二人的主张未能实施,但迈开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深感“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革”,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将林、魏二人的“师夷长技”主张付诸实践。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虽迫于客观环境和阶级局限性未能实施,但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要有“制器之器”需要“制器之人”,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培养军事、翻译、科技等人才;为进一步了解西方,避免洋人“挟技居奇”,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
4、军事方面
促进了中国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为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列强侵略,洋务派先后创建了一批军工企业,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启了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历程。
总之,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正象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统治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殖民主义)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