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²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著名的质能公式:(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为3×10^8m/s,这说明能量可以用减少质量的方法创造。)。
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当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也对这位年青人的论文表示怀疑。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才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He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质量单位)。
扩展资料:
背景及其影响
这个等式源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研究的著名结论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电磁力和引力。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
在万有引力理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但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却不能,这并不是偶然的。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通过测量不同原子核的质量和那个数量的独立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的差,可以得到原子核所包含的结合能的估计值。这不仅显示可能通过轻核的核聚变和重核的核裂变释放这个结合能,也可用于估算会释放的结合能的量。注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还在那里,它们也代表了一个能量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能方程
E=mc²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著名的质能公式:(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为3×10^8m/s,这说明能量可以用减少质量的方法创造。)。
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当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也对这位年青人的论文表示怀疑。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才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He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质量单位)。
因为当2个氘[dao]核(每个氘核都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时,大约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为这样,氦4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了。
这个例子说明:在2个氘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似乎质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质量并不等于2个氘核质量之和。然而,用质能关系公式计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恰巧等于因反应时释放出原子能而减少的质量。
扩展资料:
E=mc²之中m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奇怪的例子开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M=E/ C²的含义。举一个简单的粒子,即使两个物体由相同的成分构成,它们通常不会有相同的质量,物体的质量并不是其各部分的质量之和,相反,一个复合物体的总质量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其各部分的排列方式。
第二、这些部分在物体中的运动方式。
两个具体的例子。设想两个上好发条完全一致的手表,其中一个一直在走动而另一个停止不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走动着的质量会大一些。
走着的表中指针和齿轮都在运动,所以它们有动能,同时卷紧的弹簧还有势能,并且手表的运动部件之间由于摩擦产生了一些热量,使它们的原子运动得更剧烈了一点,这就是热能,或者在更微小的尺度下等价于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而M=E/ C²的意思就是,表中零件的所有动能,势能和热能本身也作为手表质量的一部分,只要把这些能量加起来除以光速的平方,得到的就是动能,是势能和热能部分对总质量的贡献,但因为光速太大,这个额外质量非常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质量的转换与守恒是物体系统运动过程中的最基本规律.通常情况下,质量守恒是在低速条件下的静止质量守恒,在高速情况下,静止质量与运动质量相互转化,总质量仍然守恒.
用辐射压证明E=MC2关系
考虑密闭管内两对称物体A、B距离d,设初始A在左端;B在右端。
A向B发出辐射能量为E,发射时引起的反冲动量为 E/c(发射电磁波的动量p=h/λ,ε=hν,c=λν,所以p=ε/λ,即p=E/c,其中ε代表能量,λ代表波长,希腊字母ν代表频率[1]),设全管质量为M,则反冲速度v = (E/c) / M,以此速度进行 t = d/c后,λ辐射到达B端为之吸收,而前冲使运动停止,共计管向左后退
vt = (Ed)/Mc2距离。
如辐射能量E不具有质量,则A、B两端质量可取为相等,可以互相调换位置,再发射辐射吸收如前,这将使管再向左后退。
要避免这样的佯谬,B吸收能量E后比A多具有质量m,使在调位置时,m向左移动d 距离时,全管M向右移动x距离。质心不动,即要求 Mx = md,这移动x恰好抵消上述发射吸收间移动vt,所以(md)/M = x = vt = (Ed)/Mc2,整理得:E=mc2。
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当时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也对这位年青人的论文表示怀疑。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才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成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He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质量单位)。
背景及其影响
这个等式源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研究的著名结论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电磁力和引力。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
万有引力理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但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却不能,这并不是偶然的。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通过测量不同原子核的质量和那个数量的独立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的差,可以得到原子核所包含的结合能的估计值。这不仅显示可能通过轻核的核聚变和重核的核裂变释放这个结合能,也可用于估算会释放的结合能的量。注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还在那里,它们也代表了一个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