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独具魅力

 我来答
dajiang983
2018-06-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dajiang983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41375 获赞数:3175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语文课,通常不要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一开始首先要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包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并接受你,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这样的交流看似老套,其实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言语交际中,师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学生们利用观察和想象收集的是老师和别的同学的信息,而教师则通过交流、分析收集到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你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上的要求提出来。比如说在学习上注意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精彩成功的第一步会让你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顺利,事半功倍。   二、优化设计课堂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时过于简单,没有达到效果,而有时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导入法等等。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我用古诗词来创造一种意境。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切景语皆情语”。未入课文,先体味秋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不再是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   比如讲授说明文时补充一些录象和实物,能使原本读来枯燥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神奇的极光》这篇文章,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又机会看到极光。所以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极光的图片或影片,让学生们用眼睛领会到了极光的多变多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转化为极大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匿名用户
2018-06-12
展开全部
记得有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是牡丹个性鲜明、卓然独立,纵使不像玫瑰、桃李那样多情,也因其艳冠群芳而令人钦服。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女子,我们不但不会讨厌她,相反还会欣赏她,并且美其名曰:冷美人。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语文教师不需要所谓的“冷艳”“严肃”“板起面孔”,需要的是“热情”“生动”“春风化雨”。 那么,怎样使语文课堂独具魅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言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灵活地使用这一交际工具,使自己的语言富有人情味、富有文化底蕴,而不应该像开水一样无味、像炮弹一样轰炸学生的耳膜。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流过心灵的音乐、淌过心灵的小溪、拂过心灵的微风、飘过心灵的花瓣,给学生们一种享受、一种陶冶。这样,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就会由感动而被吸引,而喜爱,而加入。升学的压力已使学生身心疲惫,那种如落细雨、如撒花瓣似的语言则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灵性――语文教师的智慧魅力 语文课堂应该牢牢地抓住语言学习这一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和感悟中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灵性。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在为语文课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为语文课留下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堂上,让学生享受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相互启发,这样的语文课创意无限、诗意无限,充满了个性魅力。记得在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全方位地感受、运用语言。同学们不仅读出了感情,感受到了母爱,还纷纷登台动情地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或平实朴素,或清新隽永,或温馨动人……然后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声――小诗提升了“我”的生命质量,小诗丰富了“我”的生活,小诗引导“我”开辟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全班同学沉浸在温暖的母爱中,沉浸在温馨的氛围里……我与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共度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 三、神态动作――语文教师的无声魅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欣赏你,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学识,还要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以教师个人的魅力吸引他们。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板起面孔来说教,或是捧起书本只顾自己的“子曰诗云”、不顾学生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样的教学是很失败的。聪明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吸引学生。生动丰富的面部表情、端庄得体的动作语言,会为你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若你能于慷慨激昂处眉飞色舞、低沉哀婉处黯然神伤,热烈召唤处振臂高呼,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被你所感染,而融入你所设计的教学氛围之中。 相反,如果教师的神情呆板,不会运用动作语言,那么课堂就会显得过于单调、严肃而失去吸引力,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 四、文化底蕴――语文教师的学识魅力 什么是文化底蕴呢?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知识积累的深度和厚度。翻开语文课本,动物的、植物的;宇宙的、海洋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类知识异彩纷呈,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足,他在教学中必然会感到捉襟见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眼中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因此,有人主张语文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 。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常常处于无力招架的尴尬困境,那么必然会压抑和挫伤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追根溯源的积极性。有位老师在讲鲁讯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学生问道:“老师,三味是什么意思?”结果老师张口结舌,面红耳赤。教师如果不求甚解,又何以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呢?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首《教师难》的打油诗:“老师难,难在天赋残。空羡于丹讲《论语》, 仰望南国易中天, 埋头把书翻。”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写出了当下一些语文教师腹中空空,时常处于书到用时方恨少、只得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境地。我想于丹、易中天也不是天才,这和他们从小饱读诗书、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很是感动,问他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说:“我上课用了半小时,备课用了一辈子。”作为一个教师、一个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其魅力的源泉,有了广博的学识,上好语文课就有了底气。所以有人说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都是用书堆砌起来的。所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语文课堂魅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地从外而内地构建阳光的、和谐的、富有智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有滋有味地、有声有色地遨游在语文天地中,让语文课堂充满迷人的魅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