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没有换将军,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样历史是不是会改写?... 这样历史是不是会改写? 展开
 我来答
李贝贝V
2019-06-30 · 南园失故剑,此爱乘风去
李贝贝V
采纳数:1021 获赞数:162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特别喜欢用科学辩证观的观点去看事物的发展,这一点用科学辩证观来讲就是一件事情的结果是通过很多个细节累计堆积起来的,并不因为某一个点而改变,虽然每个点的改变都会对全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那是理论上的,事实上是要很多个点的改变才会改变一些事情的结果。

长平之战,就算赵国没有临阵换将军,那肯定也是战胜不了秦国的,因为秦国的勇猛,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实力有多强,而是在于秦国的整个综合国力,就不知道比赵国强大多少,还有在商鞅变法之后老秦的精神。

或许没有换人会让这场战役成功的损失更大一点,消耗的时间更久一点,但也就这样了。这样一件事情的功过得失全部推到一个人身上,是一件非常不公平也不公正的事情,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从科学辩证的角度上来说,升华并不是因为那一个点,那一个关键的一点,而是在这个点之前,已经积累的99%,虽然那1%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那%九十九中的1%,最后的1%也只能成为99%的1%。

不管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团队,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团队决定一起去做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有什么可以让团队成员都觉得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团队领导的巧舌如簧,或许在小的传销团队里面可能存在,但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这可能吗?

赵国的失败,就不是一人之失。

而铽耶嘿哦
2019-06-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2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没有更换将军赵国最终的结局页还是难逃失败。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粮草和粮道问题才是根本。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乃行军之本。粮草,不只是供应士兵的粮食,也包括其他战略物资。比如食盐、损耗型武器的补充、用于更换的被服、战马所需的草料等。长平之战前期,秦国已坐拥关中平原、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河东四大粮食产地,耕地面积远远大于赵国。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鼓励农耕,农民积极性高,粮食产出大。战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一直实行混合制经济,未对农业进行改革,赵国商业发达,歌女闻名列国。 粮道,顾名思义,就是运送粮草的必经之路,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官渡之战,曹操就是通过袭击袁绍粮道烧毁 乌巢粮仓,击败袁绍。

秦国为了减少运粮损耗,加快运粮进度。征集上百万农夫修建渠道,通过水运直接将巴蜀粮食运抵前线。《战国策·楚策一》记载“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敷虽多,不费汗马之劳,不至十日而距扦关。”秦军可以通过水运方式运粮。赵国人民为长平的赵军运粮,既要穿越“山岭高深,实为险扼”的滏口陉,还要受秦军袭扰,可以想象把粮食运到长平前线的困难。即使运到,粮食也所剩无几。

二、外交。赵军与秦军交战初期,赵孝成王与楼昌、虞卿等商议,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楼昌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和议难成,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联合楚国、魏国一同抗秦,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赵孝成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虞卿一再劝谏,说“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郑朱到了秦国求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果然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于是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赵军注定要失败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0f3cac
2019-07-03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在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所以,长平之战到了后期,秦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如果用廉颇继续坚守,很有希望换得秦国的退军。但是,对于赵孝成王来说,一方面贪恋韩国的上党地区,另一方面也可能存有击败秦军,问鼎天下的想法,所以不愿意主动退让,比如让出韩国上党地区等。但是,贪图小利的结果,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总的来说,在长平之战中,相对于40多万主力被秦军坑杀,赵国完全拥有相对更好的选择和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izhe17hao
2020-01-29 · TA获得超过75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不换更惨,赵王原本的目的,廉颇率军先行占领上党,利用廉颇善守的特点让秦军知难而退。结果廉颇慢了,秦军先行占领上党,如果秦军会退军,这时就应该退了,但是结果是秦王下令扩大征兵范围,并且亲自督促征兵,秦国已经做好了国战的准备,赵国没做好。廉颇就是个草包,他一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相反,赵括确实可惜。赵括接手时,赵军已经开始出现人吃人了,这种情况军队随时会哗变,但是赵都邯郸缺粮,两个信息就说明一个问题,赵军拖不起了,所以率军拼死突围是唯一的选择。要是早换将也不知如此,要换将赵括还能花点时间组织策略,但是当时换将,已经没有选择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韩聪love
2019-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7
展开全部
换不换都不会赢,最多秦国撤军!但如果不换,以廉颇当时布置的三道防线来看(第一道防线已被攻克),秦军就算赢了,也会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赵缺粮,秦又何尝不缺?有人说秦有四大平原产粮地,不缺粮食。但秦有致命的缺点就是补给线长,秦从巴蜀运粮一天30公里,人吃马糟,运到前线十不存一!不换将,廉颇死守秦国只能撤军。如果白起能把廉颇的三道防线全部攻克,那秦国军队基本死的差不过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