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的形成和发展是怎样的?
1个回答
2019-0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一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南部的佛兰德斯却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控制之下。因此,17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又较多地受到同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某些方面流于对后者的因袭模仿。于是在佛兰德斯艺术中发展了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纯朴自然的传统相比,表现出了相当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民族独创性的丧失。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家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观众欣赏趣味、欣赏要求的转变,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民族绘画风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彼得·保尔·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的艺术。鲁本斯的父亲原是安特卫普著名的法学家,因信奉新教、逃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德国。鲁本斯诞生于德国齐根,10岁时父亲客死他乡,后随母亲返回安特卫普,先入学校读书,后任贵族侍从,不久,转学绘画。从学画之初即从尼德兰的民族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1600年,鲁本斯去意大利,任曼图亚公爵的宫廷画家,开始了为期8年的进修。他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大师的作品,威尼斯画派对其影响尤甚。1608年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不久,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接受的订件之多,以致难以完成,因而成立了类似手工工场的绘画工作室,招收学生,还请了其他画家与之合作。这期间,他还从事过政治与外交活动。
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动物画等等。他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誉满欧洲的绘画大师,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他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大胆的创造精神,画了许多显示剧烈冲突的场面,如历史画《阿马松之战》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画面上充满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
1635年左右,鲁本斯结束了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生涯,完全以一位画家的身份退隐庄园,不用助手,亲笔作画。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与以前的作品相比要纯朴、自然得多。
那时,在安特卫普集中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有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r.A,1568—1625),其父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老扬·勃鲁盖尔于1609年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他是佛兰德斯著名的风景画家与静物画家,风景画方面前期受父亲画风的影响,1600年左右喜爱样式主义的有幻想色彩的风景画,1600年之后的风景画作品中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点;在描绘静物花卉、花环时用笔细腻,色彩鲜明。1615年至1625年的10年间曾与鲁本斯合作。
佛兰德斯的绘画在17世纪迅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除了以鲁本斯为代表的、主要面向上流社会的、色彩鲜丽、充满动感的巴洛克风格而外,还出现了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下层人民形象的绘画艺术,以雅各布·约丹斯和小达维特·泰尼尔为代表。
雅各布·约丹斯(Jaeob Jordaens,1593—1678)生于安特卫普,1615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公会,1621年成为画家公会会长。他使用的色彩也是鲜明而热烈的,喜用红色烘托欢快的气氛,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与鲁本斯相类似之处:慓悍、健康、充满生命力。但是他表现的人物形象与气质都不是贵族的而是平民的,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约丹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习俗的作品,人物保持着纯朴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他杰出的代表作《萨提尔在农家作客》和《豆王宴饮》都有多幅变体,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的生活和情绪,具有现实主义风俗画的意义。他也喜欢描绘群像,令人想起老彼得·勃鲁盖尔的绘画艺术,在约丹斯笔下人物更加生动自然,他经常选取群像的近景特写,使读者极易受到画中人物情绪的感染,引起强烈共鸣。画面充满生活情趣与乐观本义精神。
约丹斯曾经接受鲁本斯的邀请,与其合作完成过重要的创作任务。如在1634至1635年间,他曾受邀参加了装饰布置佛兰德斯继任执政斐迪南主教亲王人城式的工作。1637年至1638年间,他还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狩猎宫绘制了油画。作为安特卫普的知名画家,他完成过多项国王、王后的订件,直至晚年仍然精力充沛,不过晚期作品逐渐趋向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
小达维特·泰尼尔(David Teniers d.J.1610—1690)出生于安特卫普,父亲也是画家,早年曾随父学习,1633年人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1637年与老扬·勃鲁盖尔的女儿结婚。莱奥波德·威廉大公于1647年任命他为宫廷画家,1651年任命他担任大公画廊的馆长。小泰尼尔于60年代还曾致力十建立安特卫普绘画学院校。除了绘画创作之外,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品的收藏都作了突出贡献。他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是一位著名的风俗画家,除了喜欢表现农民生活之外,还描绘过医生、化学家、巫师与女巫等。他擅长描绘静物,在他画作的前景中往往有用笔细腻的静物,也喜画风景、动物。在40年代还画了许多团体肖像画,从中可以感到荷兰画派的影响。代表作有《化学家》、《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等。
安东尼斯·凡·代克(Anthonis,van Dyck,1599—1641)14岁时所绘的《自画像》已表明他是一位早熟的天才16岁时就开始在自己的绘画工作室独立工作,1617年成为鲁本斯的自由合作者与助手。1621年他去意大利达6年之久,访问过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学习了提香的画风,在意大利期间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肖像画风格。1632年成为英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直至逝世,他一直是英国宫廷与贵族的桂冠肖像画家。虽然凡·代克画过不少宗教画,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还是表现在肖像画方面。其平期肖像画体现出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传统,比较朴实。后来到意大利、英国画的大批肖像画,因其主要对象为宫廷贵族,所以形成典雅华丽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沉静文弱的气质,翩翩优美的风度,甚至还有一些作者的主观臆造,将对象加以美化的成分。他比较注意刻画人物的身姿与手势,突破了英国传统肖像画比较呆板的构图,加之画家精到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有《查理一世像》、《詹姆土·斯达埃特像》等。
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领域可以说是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五彩斑斓的景象,而雕刻艺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些优秀雕刻家,他们不只在本国,还在国外工作,对欧洲雕塑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弗朗索瓦·杜盖斯诺伊(Franscois Duquesnoy,1597—1643)出身于一个雕塑世家,父亲为雕刻家老哲罗姆·杜盖斯诺伊。弗朗索尼早年曾随父亲学习,自1618年起到罗马工作直至辞世。在罗马的初期以象牙雕刻列修复古代雕刻艺术品为生,他塑造的小天使尤其别具格。通过修复工作与理论研究使他对古典艺术有了深刻理解,也确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他的作品大多为十典式的大理石雕刻。代表作有《圣安德烈像》《圣苏珊娜像》《圣安德烈像》是罗马圣彼得人教堂圆顶的四人块璧装饰像之一,雕像体现了庄严感,同时圣徒痛苦的面部表情与两臂张开的大幅度动作,也包含巴洛克艺术强调激情与运动的因素,具有震憾心灵的力量。
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Anus,QueUinusd.A,1609—1668)是17世纪中叶佛兰德斯著名的雕刻家。父亲是安特卫普的雕刻家埃拉斯穆斯·盖利努斯,阿尔图斯自幼受到艺术熏陶,青年时代曾去罗马学习,1639年回到安特卫普定居,后来他领导的雕刻作坊接受了装饰阿姆斯特丹市政会的任务,为了主持这一工作,他于1650年移居阿姆斯特丹达15年之久。在创作实践中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有他的儿子小阿尔图斯·盖利努斯、罗伯特·维尔赫斯特等人。
罗伯特·维尔赫斯特(Rombout Verhulst,1624—1698)生于梅谢恩,他虽然出生于佛兰德斯,却几乎一直在荷兰工作。大约于1650年去过意大利,受到巴洛克雕塑风格的影响,后来在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设于阿姆斯特丹的雕塑作坊里工作,获得许多教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是门世纪一位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许多大城市中作了一系列墓棺雕像。代表作有《玛利亚·凡·苏伊格斯贝格胸像》。
加布里尔·格鲁佩洛(Gabriel Gmpello,1644—1730)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受到专业训练,1668年至1670年去巴黎游学,回国后在布鲁塞尔工作,以后又去德国,1695年成为普法尔茨选帝侯约翰·威廉的宫廷雕塑家,设计选帝侯的骑马像。他的多数作品是花园雕刻,散布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曼海曼及施韦青根各地。他的小型作品优美流畅,蕴含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在德国颇有影响。代表作有《布鲁塞尔海洋渔商同业公会会址喷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彼得·保尔·鲁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的艺术。鲁本斯的父亲原是安特卫普著名的法学家,因信奉新教、逃避宗教迫害而逃亡德国。鲁本斯诞生于德国齐根,10岁时父亲客死他乡,后随母亲返回安特卫普,先入学校读书,后任贵族侍从,不久,转学绘画。从学画之初即从尼德兰的民族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1600年,鲁本斯去意大利,任曼图亚公爵的宫廷画家,开始了为期8年的进修。他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大师的作品,威尼斯画派对其影响尤甚。1608年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不久,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接受的订件之多,以致难以完成,因而成立了类似手工工场的绘画工作室,招收学生,还请了其他画家与之合作。这期间,他还从事过政治与外交活动。
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动物画等等。他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佛兰德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画家、誉满欧洲的绘画大师,对欧洲近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明亮,装饰性很强,并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他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大胆的创造精神,画了许多显示剧烈冲突的场面,如历史画《阿马松之战》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画面上充满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情感奔放。
1635年左右,鲁本斯结束了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生涯,完全以一位画家的身份退隐庄园,不用助手,亲笔作画。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与以前的作品相比要纯朴、自然得多。
那时,在安特卫普集中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有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r.A,1568—1625),其父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老扬·勃鲁盖尔于1609年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他是佛兰德斯著名的风景画家与静物画家,风景画方面前期受父亲画风的影响,1600年左右喜爱样式主义的有幻想色彩的风景画,1600年之后的风景画作品中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点;在描绘静物花卉、花环时用笔细腻,色彩鲜明。1615年至1625年的10年间曾与鲁本斯合作。
佛兰德斯的绘画在17世纪迅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除了以鲁本斯为代表的、主要面向上流社会的、色彩鲜丽、充满动感的巴洛克风格而外,还出现了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绘下层人民形象的绘画艺术,以雅各布·约丹斯和小达维特·泰尼尔为代表。
雅各布·约丹斯(Jaeob Jordaens,1593—1678)生于安特卫普,1615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公会,1621年成为画家公会会长。他使用的色彩也是鲜明而热烈的,喜用红色烘托欢快的气氛,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与鲁本斯相类似之处:慓悍、健康、充满生命力。但是他表现的人物形象与气质都不是贵族的而是平民的,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约丹斯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习俗的作品,人物保持着纯朴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他杰出的代表作《萨提尔在农家作客》和《豆王宴饮》都有多幅变体,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的生活和情绪,具有现实主义风俗画的意义。他也喜欢描绘群像,令人想起老彼得·勃鲁盖尔的绘画艺术,在约丹斯笔下人物更加生动自然,他经常选取群像的近景特写,使读者极易受到画中人物情绪的感染,引起强烈共鸣。画面充满生活情趣与乐观本义精神。
约丹斯曾经接受鲁本斯的邀请,与其合作完成过重要的创作任务。如在1634至1635年间,他曾受邀参加了装饰布置佛兰德斯继任执政斐迪南主教亲王人城式的工作。1637年至1638年间,他还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狩猎宫绘制了油画。作为安特卫普的知名画家,他完成过多项国王、王后的订件,直至晚年仍然精力充沛,不过晚期作品逐渐趋向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
小达维特·泰尼尔(David Teniers d.J.1610—1690)出生于安特卫普,父亲也是画家,早年曾随父学习,1633年人安特卫普圣路加公会,1637年与老扬·勃鲁盖尔的女儿结婚。莱奥波德·威廉大公于1647年任命他为宫廷画家,1651年任命他担任大公画廊的馆长。小泰尼尔于60年代还曾致力十建立安特卫普绘画学院校。除了绘画创作之外,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品的收藏都作了突出贡献。他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是一位著名的风俗画家,除了喜欢表现农民生活之外,还描绘过医生、化学家、巫师与女巫等。他擅长描绘静物,在他画作的前景中往往有用笔细腻的静物,也喜画风景、动物。在40年代还画了许多团体肖像画,从中可以感到荷兰画派的影响。代表作有《化学家》、《莱奥波德·威廉大公的画廊》等。
安东尼斯·凡·代克(Anthonis,van Dyck,1599—1641)14岁时所绘的《自画像》已表明他是一位早熟的天才16岁时就开始在自己的绘画工作室独立工作,1617年成为鲁本斯的自由合作者与助手。1621年他去意大利达6年之久,访问过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学习了提香的画风,在意大利期间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肖像画风格。1632年成为英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直至逝世,他一直是英国宫廷与贵族的桂冠肖像画家。虽然凡·代克画过不少宗教画,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还是表现在肖像画方面。其平期肖像画体现出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传统,比较朴实。后来到意大利、英国画的大批肖像画,因其主要对象为宫廷贵族,所以形成典雅华丽的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沉静文弱的气质,翩翩优美的风度,甚至还有一些作者的主观臆造,将对象加以美化的成分。他比较注意刻画人物的身姿与手势,突破了英国传统肖像画比较呆板的构图,加之画家精到娴熟的绘画技巧,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代表作有《查理一世像》、《詹姆土·斯达埃特像》等。
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领域可以说是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五彩斑斓的景象,而雕刻艺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些优秀雕刻家,他们不只在本国,还在国外工作,对欧洲雕塑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弗朗索瓦·杜盖斯诺伊(Franscois Duquesnoy,1597—1643)出身于一个雕塑世家,父亲为雕刻家老哲罗姆·杜盖斯诺伊。弗朗索尼早年曾随父亲学习,自1618年起到罗马工作直至辞世。在罗马的初期以象牙雕刻列修复古代雕刻艺术品为生,他塑造的小天使尤其别具格。通过修复工作与理论研究使他对古典艺术有了深刻理解,也确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他的作品大多为十典式的大理石雕刻。代表作有《圣安德烈像》《圣苏珊娜像》《圣安德烈像》是罗马圣彼得人教堂圆顶的四人块璧装饰像之一,雕像体现了庄严感,同时圣徒痛苦的面部表情与两臂张开的大幅度动作,也包含巴洛克艺术强调激情与运动的因素,具有震憾心灵的力量。
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Anus,QueUinusd.A,1609—1668)是17世纪中叶佛兰德斯著名的雕刻家。父亲是安特卫普的雕刻家埃拉斯穆斯·盖利努斯,阿尔图斯自幼受到艺术熏陶,青年时代曾去罗马学习,1639年回到安特卫普定居,后来他领导的雕刻作坊接受了装饰阿姆斯特丹市政会的任务,为了主持这一工作,他于1650年移居阿姆斯特丹达15年之久。在创作实践中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有他的儿子小阿尔图斯·盖利努斯、罗伯特·维尔赫斯特等人。
罗伯特·维尔赫斯特(Rombout Verhulst,1624—1698)生于梅谢恩,他虽然出生于佛兰德斯,却几乎一直在荷兰工作。大约于1650年去过意大利,受到巴洛克雕塑风格的影响,后来在老阿尔图斯·盖利努斯设于阿姆斯特丹的雕塑作坊里工作,获得许多教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是门世纪一位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许多大城市中作了一系列墓棺雕像。代表作有《玛利亚·凡·苏伊格斯贝格胸像》。
加布里尔·格鲁佩洛(Gabriel Gmpello,1644—1730)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受到专业训练,1668年至1670年去巴黎游学,回国后在布鲁塞尔工作,以后又去德国,1695年成为普法尔茨选帝侯约翰·威廉的宫廷雕塑家,设计选帝侯的骑马像。他的多数作品是花园雕刻,散布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曼海曼及施韦青根各地。他的小型作品优美流畅,蕴含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在德国颇有影响。代表作有《布鲁塞尔海洋渔商同业公会会址喷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