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明的《出师表》能被誉为“千古第一奇文”?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1-1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公元227年,西蜀汉中勉县大营中,即将北伐的丞相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了一封表章,这也就是后来流芳百世的《出师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出师表》,诸葛亮本人也逐渐成为忠臣义士争相效仿的对象,诗人陆游更是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久而久之,《出师表》也就被冠上“千古第一奇文”的美称。

不过近年来,有些人于对《出师表》的独尊地位提出疑惑,他们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在文笔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可为何还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呢?

一、写作笔法独特

《出师表》通篇文章虽然没有用诸多的华丽辞藻,但却采用了大量的四字排比句、对偶句,看起来十分工整,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要知道在三国时期,骈体文还没有全面普及开来,所以这种写法对当时的人来说颇有味道,从而使《出师表》平添几分特色。

与此同时,本文写作顺序前后交叉,从向后主谏言推举人才到回忆往昔先帝与自己的相会相知,再推回到当时进一步劝谏后主,这种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进反复回沓的手法达到了深层推进的效果,使其信服力与感染力大大增加。

二、体现诸葛亮深谋远虑

部分当代人受“地摊文学”的影响,严重贬低诸葛亮的智慧与才干,但很显然这种想法既可笑又愚昧,倘若诸葛亮名不副实,试问他如何位列武庙十哲?如果诸葛亮浪得虚名,又如何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仅在方寸之地即可预知天下三分的大势,这种对于宏大格局的观察让人叹服不已。

不仅如此,《出师表》当中也蕴含着诸葛亮深远的智慧。他引用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最后致使东汉覆灭的反面例子来告诫后主刘禅不要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又为刘禅指明正确的处事方式,劝谏他不要妄自菲薄,阻碍忠臣贤士进谏的道路;要用统一的法律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做到赏罚分明;重用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这些人,使国家一步步强大起来,这都是诸葛亮政治智慧的生动体现。

三、彰显诸葛亮忠心不二

《出师表》最打动人心的还不是它独特的写作笔法或者蕴含的深远智慧,而是其中随处可见却又无比赤诚的忠心。

文章中指出,诸葛亮本身只是在南阳躬耕的草民,被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感动才出山辅佐他,从此诸葛亮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汉室复兴大业中去,哪怕“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只留下平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他亦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依旧是鞠躬尽瘁,为汉室复兴不懈努力。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从这句话当中我们能读出诸葛亮有多么不容易,每日每夜都想着如何兴复汉室,但求回报先帝知遇之恩。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提到自己北方的事宜,历史上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每次都是以弱攻强,最后几次甚至还是拖着衰老的病躯赴往前线指挥战事,为何他要这么做?就是因为诸葛亮知道,自己尚存之际攻打魏国还有些许胜算,时间拖得越久,取胜的难度也就越大,到最后蜀汉覆灭是难以避免的,换句话说他就是害怕辜负先帝所托,让其奋斗一辈子的努力化为乌有,试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忠心?“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诸葛亮完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宋代诗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