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种植黄瓜在浇水时,有哪些误区要避开?
黄瓜是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的蔬菜,在保障我国蔬菜周年供应,丰富老百姓菜篮子上扮演着重要作用。黄瓜大致可分为瓜条较长的华北型黄瓜、瓜条较短的华南型黄瓜,以及无刺的北欧温室型黄瓜,不同类型的黄瓜在风味和食用方式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但不论哪种黄瓜,在产量上达到较好水平,在品质上要获得消费者认同,都需要在栽培上予以充足的水分保障。
农业生产上有句话叫: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由此可见水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多数菜农朋友来说,浇水好像是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儿,但是对种黄瓜的菜农朋友来说,产量的高低、收成的好坏,有时候问题就出在给水上。接下来咱们就从黄瓜栽培的浇水问题入手,来聊聊黄瓜栽培过程需要避开的几个误区。
黄瓜在播种后,发芽的速度、幼苗长势和整齐度都与水分直接相关,在水分供应不足的时候,会出现出苗慢,秧苗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咱播种前,浇足底水是一个前提性基础工作。但是黄瓜一旦出苗后,在水分的管理上就不同于播种前了。
有经验的菜农都知道,在黄瓜出苗后,如果给水量太多态频繁,黄瓜容易发生猝倒病、容易发生沤根,而且容易形成又细又高的高脚苗,也就是徒长,那么徒长苗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瓜苗不够健壮,抗病性差;结果迟,丰产期迟影响栽培效益。
咱们常说“苗好七分收”,健壮的瓜苗是以后在生长和形成产量等各方面,获得优异表现的重要基础,这就像孩子在小的时候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其受益终生一样,也也想在学习的时候,前面打好底子,后头就更容易取得好成绩。那么黄瓜幼苗期怎么浇水合适呢?可概括为两个字:控水。
做个小结:苗期要保持育苗基质半干半湿,具体来说就是在晴好天气的时候,中午叶片萎蔫的时间超过约2个小时的时候再浇水,还需要注意的是,浇水的时间要把握的晴天,最好是在通风的时候,浇完水后最好使基质表面的水分尽快挥发散失,或者撒一层沙土压湿,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猝倒病的发病几率。
黄瓜苗定植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升高温度,一般来讲只有在棚室内的温度高于32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进行放风,因为只有温度较为适宜的时候,黄瓜的根系才可能大量的生发,而只有黄瓜长出新根并从周围土壤环境中吸收水分养分的时候,地上部分的叶片才会逐渐恢复生长,这样才算缓苗成功。
但是在早春大棚栽培或者反季节棚室栽培的时候,定植的时候常用的是地下水,这时候的地下水温度很低,如果直接进行灌溉,会明显降低土壤温度,而且水升温所吸收的热量多,因此要使土壤温度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这样就延缓了缓苗速度。
那么怎么避免水温过低影响缓苗的问题呢?这里介绍两种做法:首先就是在做好栽培畦覆盖好地膜后,在定植前的3天作用给畦面先供水润畦,这样一方面湿润栽培畦方便定苗,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定苗时的给水量,这样就可以削弱定植水水温太低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过要注意给水量,以定植时不会太湿粘为宜。
另一种方法是在棚室的一侧,挖一个适当规模的蓄水池,在定植前将温度较低的灌溉水提前抽到蓄水池里面,然后扣上大棚后,可以是水温得以提升,这样等到定植的时候,水温就和土壤温度大致位于同一水平,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偏低对缓苗带来的延缓作用。
定苗水一定要浇透,这样可以使土壤与黄瓜根系充分的靠近,以有利于根系高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以促进缓苗。但是在定植后缓苗的大约一周左右时间里,则要控水,但是在生产上很多菜农往往觉得在这个阶段要多给水,才能加快缓苗,但这是个误区。
因为给水量过度,如果水温低会延迟缓苗速度,另一方面给水量过多,土壤透气性差,氧气供应不足,而黄瓜发新根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透气性差自然就不利于发新根和缓苗,而且这一阶段如果给水过多,会促进细胞的拉长生长,也就是让黄瓜面长得细高,但是不够粗壮。
做个小结:在浇足定植水的前提下,定植后的缓苗阶段,不要再给水,而要通过控水进行蹲苗,这样有利于增强黄瓜的对低温、干旱的耐受能力,有利于促进根系的大量生发,从而为黄瓜秧苗的健壮生长和丰产形态的建成奠定基础。
黄瓜叶片较大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强,因此产量形成的速度也较快,在温度较为适宜。光照和养分较为充足的条件下,每天都可以收获,甚至一天收获两次,但是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高效发挥,需要较强吸收较多的水分,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不仅影响产量形成速度,而且黄瓜的口感会下降,甚至导致畸形果比例增加。
盛果期给水一定要求勤,温度高、光照好、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收获1-2次果就可以补充一次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在85-90%较为适宜,直观的判断标准教师用轻手握住土壤,手指缝有水痕形成,稍用力水痕会结滴为宜。
但是需要注意的,浇水尽量避开低温、寡照或者连阴天,这样的环境下黄瓜容易因为湿度过大感染病害,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黄瓜的蒸腾能力减弱,对水分的消耗能力也会变差,过量的给水,反而造成土壤透气性变差,而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