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策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留守儿童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所造成的现象。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其心理处于极度敏感和脆弱的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常常使留守儿童产生自卑甚至厌学的心理。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笔者对目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家长长期在城市务工,因此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得到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监管。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祖辈因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自己孙辈给予更多的是溺爱,对其学习和健康成长却关注不足。这直接培养了农村留守儿童好逸恶劳、不愿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厌学问题随之产生。
2.家长观念灌输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往往半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为了弥补缺憾,他们会花费大量的金钱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各种奢侈品。而平时则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饭、喝酒,甚至是赌博,使得他们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长大进城务工就会“挣大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不良诱惑吸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思想的渗透,很多观念意识和新鲜事物进人到农村。这难免会出现一些极具诱惑力但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害的事物被农村留守儿童接触,比如网络游戏等,这会耗费留守儿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在其中,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沉迷于这些负面诱惑无法自拔。
4.教学方法滞后
时至今日,依旧有少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和教师由于无法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依旧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容易让留守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加之外界不良诱惑的吸引,更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解决厌学问题。教师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并运用科学、多元、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获得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好奇心。只有这样,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才能拥有思想和行动的保证,为学生的乐学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生活教学
任何知识和学科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对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内容,将生活化的内容有机地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对解决自己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解决厌学的问题。
以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例,比如,在进行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导课时,笔者就询问学生:“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见月亮挂在天上。可是大家看看文章标题,却是月球之谜。月亮能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立刻产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教师据此引入课文进行讲解,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厌学问题迎刃而解。
3.耐心引导留守儿童向正确的道路前行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满恒心和耐心,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对学习态度消极以及经常触犯校规的学生,在进行教育的工作中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先与其探讨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尝试逐渐打开学生的心门。接着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可能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对班主任诉说。在学生逐渐将班主任当做朋友后,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经常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从自卑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从而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4.注重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通过策划和举办学生感兴趣的文艺活动或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比如,教师举办“给父母的信”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给父母的信与其他同学们进行分享,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帮助学生将信寄给父母,通过和父母互相写信的方式来感受家庭的温暖。其次,学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可以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人集体生活中。
5.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积极与学校沟通,,对留守儿童开展资助和帮扶工作,并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完善相关设备,使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够顺利地接受教育,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比如班主任可通过和学校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之家”更加完善,改善留守儿童之家的住宿及饮食条件,在硬件及场馆布置方面要更接近家的感觉,使留守儿童时刻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其生活和学习给予高度的关心,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耐心的疏导,同时多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家长长期在城市务工,因此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得到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监管。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祖辈因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自己孙辈给予更多的是溺爱,对其学习和健康成长却关注不足。这直接培养了农村留守儿童好逸恶劳、不愿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厌学问题随之产生。
2.家长观念灌输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往往半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为了弥补缺憾,他们会花费大量的金钱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各种奢侈品。而平时则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饭、喝酒,甚至是赌博,使得他们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长大进城务工就会“挣大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不良诱惑吸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思想的渗透,很多观念意识和新鲜事物进人到农村。这难免会出现一些极具诱惑力但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害的事物被农村留守儿童接触,比如网络游戏等,这会耗费留守儿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在其中,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沉迷于这些负面诱惑无法自拔。
4.教学方法滞后
时至今日,依旧有少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和教师由于无法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依旧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容易让留守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加之外界不良诱惑的吸引,更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解决厌学问题。教师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并运用科学、多元、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获得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好奇心。只有这样,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才能拥有思想和行动的保证,为学生的乐学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生活教学
任何知识和学科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对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内容,将生活化的内容有机地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对解决自己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解决厌学的问题。
以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例,比如,在进行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导课时,笔者就询问学生:“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见月亮挂在天上。可是大家看看文章标题,却是月球之谜。月亮能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立刻产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教师据此引入课文进行讲解,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厌学问题迎刃而解。
3.耐心引导留守儿童向正确的道路前行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满恒心和耐心,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对学习态度消极以及经常触犯校规的学生,在进行教育的工作中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先与其探讨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尝试逐渐打开学生的心门。接着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可能将内心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对班主任诉说。在学生逐渐将班主任当做朋友后,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经常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从自卑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从而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4.注重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通过策划和举办学生感兴趣的文艺活动或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比如,教师举办“给父母的信”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给父母的信与其他同学们进行分享,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帮助学生将信寄给父母,通过和父母互相写信的方式来感受家庭的温暖。其次,学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可以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融人集体生活中。
5.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积极与学校沟通,,对留守儿童开展资助和帮扶工作,并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完善相关设备,使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够顺利地接受教育,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比如班主任可通过和学校共同努力使“留守儿童之家”更加完善,改善留守儿童之家的住宿及饮食条件,在硬件及场馆布置方面要更接近家的感觉,使留守儿童时刻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其生活和学习给予高度的关心,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耐心的疏导,同时多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