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划分界线?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史学家们对先秦重要历史时期春秋战国的划分。
从西周末年到秦一统天下的500多年时间,一般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大的时期。由于这个历史划分是后人们根据各自依据划分的,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是春秋的开端还是战国的开端,一直以来史学界都存在着争议。
之所以西周末年之后的前300多年时间会被称为春秋时期,是因为儒家的开创者孔丘编撰了一本名为《春秋》的书,这本后来列入五经之一的书,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计242年。后世史学家为了便于划分,根据《春秋》书记载的年代,将春秋时代的结束年份算到周敬王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76年。
虽然公元前476年是最被广为认可的春秋时代结束的年份(教科书正是采用这个年份),但是这个春秋时期结束的年份怎么算,一直存在不少的争议。一些史学家主张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来做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公元前403年三国分晋,就是一个比较被认可的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历史事件。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战国七雄,也就是秦、楚、韩、魏、赵、齐、燕这七个战国时期的国家。而这七个国家中的赵魏韩三国,都是在春秋时期中原霸主晋国的疆域上诞生的。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被周威烈王分封为诸侯,在名分上与晋国平起平坐,这个事件史称三家分晋。
由于三家分晋这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代表着战国七雄正式诞生,所以史学界中有很多人认为,应该以这一年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分界点。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了,他在自己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就是以这一年为开头战国时代的开始,并以此为起点编撰全书的。
另外像是与《春秋》齐名的《左传》,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晚已经是公元前468年了。因此一部分历史学家主张,以《左传》记录终止的公元前468年,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
而代表着赵魏韩三家正式控制晋国的历史事件,是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消灭了智氏,晋国实质上已经灭亡。因此也有部分学者主张以公元前453年,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年。
《春秋》一书记录截止的公元前481年,以及孔子去世的公元前479年,也曾被视为春秋时代结束的年份。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这两种观点已经不怎么流行了。
除了公元前476年,其它的这几个年份中,以事件划分的公元前453年和公元前403年,也得到了较多的拥趸。战国都知道是七雄,所以以七雄诞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进行划分,依据确实十分充足。
春秋、战国具体怎么划分时段,史学界一直为此争执不下。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争执就算千年后也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