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经典
孟子儒家经典如下:
孟子是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作的语录体典籍,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作品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其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思想核心为“心性“二字,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内而外地影响世界,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这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2017年,《孟子》成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首批出版的书籍之一。书中金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一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共二百六十章,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创作背景
孟子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