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儒家思想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经过后人不断地传承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一种价值观,它既是家庭的关系,又是社会的政治关系。纵观中国历史,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提出儒学的初期,他的理论并未得到诸侯的认可。即使是在其后的孟子对儒学做了继承与发展,让儒学成为具有系统理论的显学,也没有使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被普遍地接受。因为在兵荒马乱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仁"、"礼"等字眼显得太过虚无飘渺不切实际了。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对天下施行"有为而治",董仲舒及其改良的儒学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这些都为汉武帝对于加强集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从思想根源上抓住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并为其后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打下了基础。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拥有了国家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念,这比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早了十多个世纪。这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统一观念,当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人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这最好的证明。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颠峰时期是由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所掀起的。朱熹把天理与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已经接近哲学的高度了。朱熹所注释的《四书》更是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经典范本,树立了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这些思想确实契合了一个典型的大河文明的封建农业国家的政治需求,但也走向了一个极端。《四书集注》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仅此就深深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在明、清两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中国科技发展停止,政治走向衰弱,文化走向黑暗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难怪辛亥革命后,政府不遗余力地革除陋习,改变社会风俗习惯。更有甚者是新文化运动对于儒家思想的彻底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很难找到关于"仁"的温暖包容,有的只是从"礼"到"理"的无视人性和人格的畸形发展。
但是,在如今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儒家思想还是在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也还是在一个"仁"字上,以及由"仁"引出的"和"。如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秉持的即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被放在了首位,这便足以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对战争与霸权主义的排斥,而这些,源自于儒学。相信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依然作为深植于中国的基因中的一种力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孔子在提出儒学的初期,他的理论并未得到诸侯的认可。即使是在其后的孟子对儒学做了继承与发展,让儒学成为具有系统理论的显学,也没有使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被普遍地接受。因为在兵荒马乱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仁"、"礼"等字眼显得太过虚无飘渺不切实际了。直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对天下施行"有为而治",董仲舒及其改良的儒学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这些都为汉武帝对于加强集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从封建统治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认可从思想根源上抓住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并为其后近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打下了基础。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也使得中国人很早就拥有了国家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的信念,这比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早了十多个世纪。这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统一观念,当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国人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这最好的证明。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颠峰时期是由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所掀起的。朱熹把天理与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已经接近哲学的高度了。朱熹所注释的《四书》更是成为了科举考试的经典范本,树立了理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这些思想确实契合了一个典型的大河文明的封建农业国家的政治需求,但也走向了一个极端。《四书集注》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仅此就深深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在明、清两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是中国科技发展停止,政治走向衰弱,文化走向黑暗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难怪辛亥革命后,政府不遗余力地革除陋习,改变社会风俗习惯。更有甚者是新文化运动对于儒家思想的彻底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很难找到关于"仁"的温暖包容,有的只是从"礼"到"理"的无视人性和人格的畸形发展。
但是,在如今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儒家思想还是在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也还是在一个"仁"字上,以及由"仁"引出的"和"。如今的中国在处理外交问题时,秉持的即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被放在了首位,这便足以体现中华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对战争与霸权主义的排斥,而这些,源自于儒学。相信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依然作为深植于中国的基因中的一种力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展开全部
1楼的话真多 有一定道理 阐述了儒学诞生及发展
本人觉得通俗点说儒学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
善良(现在人不善于表现出自己善良 就像是做错了事之后又会感到过意不去 但又死撑起) 吃苦耐劳 不到绝境不会奋起反抗
就像当今政治 中国在联合国一贯是老好人角色 不招人 不惹人
即使被得罪了(前不久去菲律宾旅游的几个香港人不幸遇劫死亡) 也只会发发牢骚(谴责和抗议)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没脾气
撒切尔夫人当时不愿意归还香港 邓小平直接说:我们不排除用其他手段收回香港(就是武力收复)
日本人到钓鱼岛徘徊 我们就军事戒备
我们中国人真的很老实很本分 只要不触及每个人的底线 都是很宽容的
本人觉得通俗点说儒学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
善良(现在人不善于表现出自己善良 就像是做错了事之后又会感到过意不去 但又死撑起) 吃苦耐劳 不到绝境不会奋起反抗
就像当今政治 中国在联合国一贯是老好人角色 不招人 不惹人
即使被得罪了(前不久去菲律宾旅游的几个香港人不幸遇劫死亡) 也只会发发牢骚(谴责和抗议)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没脾气
撒切尔夫人当时不愿意归还香港 邓小平直接说:我们不排除用其他手段收回香港(就是武力收复)
日本人到钓鱼岛徘徊 我们就军事戒备
我们中国人真的很老实很本分 只要不触及每个人的底线 都是很宽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