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实效
2个回答
2016-12-25
展开全部
当前,虽然正在进行减负活动,但是我国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在地理学习中,教学内容大多图文分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不但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图文分离,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足够的空间概念加以支持,对具体问题难以实际分析,极大的影响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
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 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
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
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时,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析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粗横线夹着两个圆形的简图,然后再结合此简图进行讲解:这三条线自北向南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个圆则代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如此简单的几笔图画,不仅很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地理事务的分布规律,而且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地图的运用除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曾强记忆,融会贯通,还能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副精美的“景观地图”,能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油然而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豪情壮志。
4、结语
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1、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
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 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
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
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时,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析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粗横线夹着两个圆形的简图,然后再结合此简图进行讲解:这三条线自北向南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个圆则代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如此简单的几笔图画,不仅很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地理事务的分布规律,而且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地图的运用除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曾强记忆,融会贯通,还能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副精美的“景观地图”,能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油然而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豪情壮志。
4、结语
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展开全部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