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被打事件阎崇年为什么被打
阎崇年被打事件的发生是因为阎崇年的论说中有不少“美化清朝”的嫌疑,年轻人动手的原因是和阎崇年观念不同,拍手称快的人同样如此,阎崇年对于清朝是非常喜欢的,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而且他每次发表个人言论的时候,都想方设法的在美化清朝。
在阎崇年的讲解中,确实有不少和人们在某些历史上所不契合的地方,当时清军入关时,为了夺下城池建立政权做过不少十分血腥的事,而流血和战争又是朝代更替所必然经过的历史,这是人们都无法改变的。
但是阎崇年在不少言论中把这种暴虐的屠杀说做是历史文化融合的必经阶段,让很多人都觉得他在这一方面缺乏人性,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历史是发生的事情,但是如何评论却要看后人们自己的想法。
扩展资料
阎崇年的论点过于极端:
阎崇年说过,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实行文字狱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这些手段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从某个角度来看,的确是不错的,但是历史并不能这样片面的解读,看历史一定要客观的去看,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要全面的看,看待任何事物都应当如此。
阎崇年错就错在,他对于清朝一个劲的美化,一个劲的鼓吹,只从好的方面来解释,老实说,这些种种言论完全可以视为睁眼说瞎话。
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清朝,可是过于鼓吹,甚至说出扬州十日是促进民族融合的话,也难怪那么多人看不惯他,挨打后还有人拍手称快。最后要说一句,观点不同可以讨论,无论怎么说动手还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新闻-掌掴阎崇年者曝光真实身份
历史研究理当是客观的,不该加入感情色彩。但是,作为史学工作者,常年在一个领域耕耘,将所从事的教育或研究工作,视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把几乎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其中,势必也会对这个领域产生一定的感情。
作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数十载苦心孤诣的科研精力,是很难体会到阎崇年等老先生的内心情感的。有人觉得,阎氏在《努尔哈赤全传》中谈及“我同努尔哈赤心灵相通50年了”,是一种典型的“汉奸”思想。其实,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因研究而“走火入魔”的表现。
一位挚爱自己研究领域的学者,到头来真的很难再坚持做一名“铁面判官”。莫说明粉与清粉之争延续多年,即便是在明史和清史两个学术圈内,也是具有很大争议的,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彼此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或者说是痴迷。
当然,这种现象,势必会产生激烈的碰撞,甚至是爆发冲突。古往今来,学者之间虽不乏惺惺相惜之情,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免不了落入文人相轻的窠臼。
如果争论仅仅局限于同一个领域,或者说大家在同一个层面对话,自然也就不会发生动手打人的悲剧。问题就在于,一个是痴迷自己所学的老者,一个是初生牛犊的汉子,于是,便有一方选择了用拳头说话。
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而言,在一个文明和法制的社会里,打人必然是不对的,何况针对的是一位长者呢。只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狂热的明粉而言,向热爱和宣扬清史的学者“开战”,似乎又成了“义举”。
如历史上无明清之争,则亦无明粉与清粉之战,自然也不会上演阎氏在新书发布会上吃了两记耳光一事。从这一点来讲,问题还真就出现在长期以来的“明清之争”。
最后,抛开问题本身而论,阎崇年醉心和热爱自己的研究领域,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尽管阎氏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而声名鹊起,但貌似清史圈和史学史的一批学者,对其倒也不是特别认同。当然,这种分歧还主要停留在学术争鸣上。
总的来说,明星化的学者,在享受光环和获取财富的同时,势必也要承当一定风险的。当然,这两记二光,其实也不仅仅是打在了阎崇年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