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洞是不是电影《星际穿越》里面的一样?
最近,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正式发布。这是全球天文学家联手,以8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缩写EHT),拍摄到的首张位于M87星系中的黑洞照片。
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由于地球环境恶化,已不适宜人类生存,NASA在土星附近发现了一个虫洞,派出寻找人类新家园的宇航员进入虫洞,利用虫洞大大缩短了航行距离,穿越到了太阳系外,进入银河系星际空间,寻找有信号反馈的三颗星球。
《星际穿越》中壮观的宇宙,浩瀚的星空,视觉效果极其震撼。其实片中的场景设计,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诺兰请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基恩.索普,担任片中的科学顾问。那么片中这样的黑洞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40年前人类第一张黑洞图像说起。下图为1979年,法国天文学家让-皮尔.卢米涅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绘制的黑洞图:
对比一下《星际穿越》中的黑洞,那么问题来了:片中黑洞图像是对称的,而计算机数值模拟黑洞图像并不是对称的。为什么两张图有些不一样呢?这个说起来挺深奥,我们也都不是专业人士,只能了解个梗概吧:当黑洞质量足够大、离太阳系大概几光年的“近距离”时,是可以观测到黑洞“反射”回来的光,光线能绕黑洞转圈。物质环绕黑洞,会形成一个盘状结构,即所谓“吸积盘”,相当于《星际穿越》里看到的黑洞这样的影像。但考虑到多普勒效应的话,实际上吸盘的一侧朝我们运动,另一侧是背离我们的,因此看到的应该是一侧亮,另一侧暗~这就是40年前的计算机数值模拟黑洞图像的样子。
M87黑洞的视角,是一个接近从极区俯视的视角,所以看到的吸集盘喷流集束效应非常强,但多普勒集束效应相应的就弱化了,所以看到的吸积盘是一侧稍亮,另一侧隐约可见,而40年前卢米涅那张图,可能考虑的是黑洞自旋和吸积盘同向转动。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恩.索普一开始给导演诺兰的建议,也是采用集束效应的可视化方案,即计算机数值模拟黑洞图,然而诺兰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观众的接受程度,毕竟电影面向的是普通观众,如果不对称的话,观众接受起来会有些困惑,于是为了观影效果,只能采用这样对称效果的黑洞了。
从1967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惠勒第一次提出“黑洞”这个名词,到1979年法国天文学家让-皮埃尔.卢米涅第一次绘制出黑洞图像,再到今年4月10日人类发布首张黑洞照片,对黑洞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也不断地深化。如今公布的这张照片,是距地球5300万光年之遥,位于代号M87星系中,相当于60亿颗太阳质量,视界直径360亿公里的超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