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年轻人比以往年轻人的承受能力要差?
因为当代年轻人所要承受的压力是父母亲那辈年轻人的好几倍,这种压力来自于社会、工作、恋情、家庭、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所以当代年轻人承受能力特别差。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整个社会非常浮躁,各种压力也铺天盖地的袭来,80、90后作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要付出的有很多,要承受的也更多。
对于工作,肯定会有许多的不如意,比如严苛的上司,对你施加压力,要求你卖力工作,一入职场深似海,尔虞我诈,你不知道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一旦出现一点点失误,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工作。
同时年轻人还需要兼顾自己的爱情和家庭,有一份稳定且安心的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还是会因为种种原因吵架闹矛盾,这就让本来不容易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到了需要结婚得年纪,大部分的年轻人是没有能力买下前线城市的房和车的,所以能否顺利结婚还是个严峻的问题。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诱惑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步入犯罪的深渊,所以年轻人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
而父母辈的那个时候,社会发展很慢,人心都还不浮躁,整个社会风气也比较好,各种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当代的年轻人真的不是承受能力差,而是要承受的压力真的太多太多,多到让人喘不过气来。
作为一名标准的90后,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
是,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我们已经那么努力了,可为什么好像“高不成低不就”:似乎生活没有什么重大的危机和灾难,但未来也是那么的模糊不清,自己就这样被卡在中间,既害怕坠入身后的万丈深渊,又对看不见的远方充满焦虑。
回首父母那一代,似乎年轻的他们总是充满动力,我向往他们那样的精气神,渴望做出像他们一样的贡献,成就自己的事业。他们好像永远不会焦虑,他们的努力是一条有脚印的路,一步一步有记录、有见证、很踏实,而我们似乎是溺在水中,用尽全力使劲儿扑腾,却只是保持不被淹死,却没有划水向前。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的一句话放在这里很适合: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那,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状呢?
首先,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现在与过去环境不同了。过去环境更艰苦,生活水平低,大家每天非常努力,为的就是好好地生存下去,有明确的目标,有努力的方向,有自幼不富裕的生活带来的吃苦耐劳的性格……这些都让父母一辈在朝着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持续努力。他们“认”这样的苦,并且被教导苦中作乐。同时,更重要的一点,他们赶上了一个中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那时充斥着各种机会,只要站在风口上,他们的努力就能变成现实的回报。
而现在的我们呢?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能“吃苦”。我们生长在安逸的环境中,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和他们自身奋斗的福利,似乎没有了为了“生存下去”而必须去做一些事情的担忧。我们能够在温饱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
可什么才是“好的生活”呢?有更多可支配的金钱、有更多富余的时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能拥有选择权去过更有尊严的生活……?我们这一代的教育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如何应对作业与考试,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开启自己人生的课题,更早地思考自己喜欢、适合什么样的生活。
更直白地说,我们太【乖】了,乖乖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却忘了去思考这样的忙碌是否是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亦或者是,我们内心深处有着一些恐惧,我们害怕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害怕计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害怕担起这样的责任。于是我们选择不去思考,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因为我们“乖”,所以我们“忙”,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真正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况且这个时代已然和父母所经历的时代天差地别。高速增长的房价物价让我们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样的压力是父母所没有面对过的;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似乎告诉我们没有第二个“改革开放”,我们正处于一个相对平寂的时候。
题目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词:不如意。
我们相比起父母看到了更广阔的的世界,但社会现实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却没有给我们足够的阶梯攀登上去,光是在阶梯的入口,就已经需要拼命厮杀才能到达了。而谁又想原地踏步呢?我们不满足于现状,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确实用尽全力可能也达不到。
回想一下,我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听到“当代年轻人比以往年轻人的承受能力要差”这句话?很多时候是我们的长辈在这么说。他们自身的经历告诉他们努力就有光明的未来,而由于上述种种差异,我们的主观感受并不是这样,而谁又能轻易脱离自己的局限性呢?问题似乎就这么摆在这里了。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表现出来“承受力”差是一件坏事吗?我不这么认为。互联网时代沟通方式的变化让我们更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我们能找到和我们一样,脆弱又努力着的灵魂,我们容易产生共鸣。这样的形象在信息时代更容易暴露在大众面前,给大家形成这样的印象。相反地,在很多老一辈人眼中,人必须是无坚不摧的,任何负面情绪和脆弱的流露都是不正常的,他们也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他们更多地选择去“忍”,所以看上去更“坚强”一些。可是,人是需要发泄渠道,也需要排解自己的脆弱,正视和直面自己的痛苦,从而才能“轻装上路”。如此看来,这样的“承受力差”反而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其实,心理学当中并没有“承受力”这样的词,我想给大家介绍另一个词:“韧性”(Resilience),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回弹。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这种品质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功都有很强的影响,它能让你从压力和危险情境中恢复过来。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快乐,才能反过来对这个世界造成一点点自己想要的影响。无论大家是否觉得年轻一代承受力差,我们都要摆平心态,更加积极地活着,做一个有“韧性”的人!
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欢迎给我点赞交流~一起加油呀!
小岸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相比以往的年轻人,当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大的事情与磨难,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压力,进入社会后,突然遭遇各种压力,就会无法承担。
据说,21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疾病,人们普遍感觉到不幸福。经常听到年轻人抱怨,工作很忙,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明明生活得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有那么多不如意的地方,无数麻烦、压力、困难,就像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认识的一个小姑娘,90后,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知名医院上班,工资近万元。她说回到宿舍,她的室友们就是各种吐槽,工作压力大,赚钱怎么少,怎么买得起房,嫁人要嫁有钱的,但有钱人又没品行,每天都是很丧的话题,充满了焦虑、担忧、不满意、不顺心等等。
这样的年轻人还真不少,明明看起来都不缺,但就是怨天尤人,无论生活工作,还是人际情感,是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相比过去的年轻人,为什么当代年轻人的承受能力要差很多?
首先是成长环境。出生于70年代的父母那一辈,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人生经历都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吃不饱、穿不暖,物质匮乏,一家几口每年才有那么一点点吃的,能吃上点肉就感觉到无比幸福。而60年代的爷爷一辈就更经历的更多,战争饥荒,经历过生死,什么都能看开了。
而现在,且不说已经步入中年的80后,正处年轻的90后、00后,生长在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的时代,什么都不用发愁,即便是现在出生在农村的小孩,都是要什么有什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当成宝贝捧在手里,一点儿委屈都没受过。所以,他们是在没有压力的温室里成长出来的。
- 其次是个人选择。在温室中成长出来的花朵,总是要走入社会。他们认为人生本应该既舒适又顺利,就像之前被家人百般宠溺一样。一旦遇到现实打脸,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去正视,而是选择逃避、哀叹,不愿意成长,不愿意走向心智成熟。
生活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是束手无策的哀叹,还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李嘉诚教育子女,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儿子长大,李嘉诚就让他们离开父母,到国外独自面对陌生环境,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两个儿子毕业,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让他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自己有资格到公司任职。兄弟俩于是离开香港,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
后来,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派克开出药方,他认为年轻人要学会自律,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并解决人生的问题与痛苦。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个确实吧,现在的孩子感觉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的一切待遇比以往好太多了,
所受到的生活磨练实在太少了。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
还有一点就是生活条件好了,家长把孩子宠上了天,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苦与委屈。
就是在甜蜜中长大,没有体会到人生的五味,酸甜苦辣咸。
但是也不尽其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是挺好的,值得赞赏的,值得表扬的,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看到过很多的年轻人,
肯吃苦可打拼,在社会上努力的靠着自己的一番力量走天下,闯荡社会,靠自己做出成就。
他们很努力,我有时候7点多才下班,看到几个实习生就在那边学习,认真的研究,真的觉得他们很棒。
官方一点说就是时代环境的问题。大白话说,“不是我们当代年轻人不行,是时代逼我们的”。当然少不了自身问题,但要从大部分当代年轻人讲起的话,当然要从环境分析。
首先,当代年轻人普遍想要得更多,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更大。毕竟这个时代发展的比较快嘛,又相对以前,真的现在年轻人想要的更多。
然后,想要的更多,想承担得更多,要承担的也更多。但是在刚刚离开学校没几年的当代年轻人或者说没有离开学校的,几乎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所谓理想多丰满,现实就多骨感。想要的多,却能力不足,甚至天真,遇事承受能力就会弱。
然后是觉得自己要做到的越多,但这个时代社会竞争比以前真的残酷多了。承受的压力也是之前年轻人的好几倍。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应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