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是个悲剧人物吗?
不能算,实际上白崇禧最后的下场是最好了。
我们就事论事,白崇禧一直都是我党的死敌。
白崇禧和李宗仁,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白崇禧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李宗仁去了美国以后又返回大陆。
两人亲如骨肉,为什么选择截然不同。
总体来说,李宗仁反共的行为不多,白崇禧则是一生反共。
李宗仁是个政治家,懂得利用一切关系增加自己的实力。
白崇禧则是单纯的军人,不太懂政治。
同李宗仁不同,412期间,白崇禧在上海直接指挥清共,杀了不少共产党员。
随后的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了广西境内的湘江。白崇禧在这里配合湘军,对中央红军猛烈攻击。此战,红军损失极为惨重,从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几乎减员一半。
此战后,白崇禧还将俘虏的红军士兵和民夫集中起来,配合广西民团,拍了一个叫做《七千俘虏》的纪录片。
中央红军长征这一路,在湘江损失最为惨重。
抗战期间,白崇禧命令处于敌后的归西李品仙、廖磊等部队,对八路军、新四军都不要留情,坚决打击。
8年期间,桂系军队曾经和八路军、新四军多次交火,双方都有损失。
到了解放战争就更夸张。白崇禧是军事上的急先锋,最初坐镇华中清剿中原解放区,迫使李先念等部突围撤走,伤亡很大。
后来,白崇禧又指挥33个旅围攻大别山区的中野。
我军资料记载:中野12万4千人渡过黄河。但是到了48年2月,这支主力中的主力,竟然只剩下了区区6万人,减员率接近百分之五十。另一方面,重武器水平的下降导致部队战力出现较大下降。在善于打山地作战的桂军面前,我军作战减员严重。中部山区是桂系当时的势力范围,主要的作战部队桂军虽然是敌方部队,但却是国军地方军当中最具实力的,并不比中央军实力差,堪称国军的王牌队伍。白崇禧手下这些部队,比整74师、18军等中央军主力也不遑多让。综上,中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在大别山站住脚。
渡江战役以后,国军大势已去,很多将领纷纷投降。
但白崇禧拒绝投降,甚至叫嚣“我手上有兵,让我放下武器做不到”。
他连续抵抗,进行多次大规模战役。
他的20万桂军同解放军连续激战,直到最后的广西战役才被消灭。
可以说,白崇禧基本是和我们作战到最后一刻。
由于以上历史原因,白崇禧当然是不敢回到大陆了。
同时,白崇禧同蒋介石打了几十年交道,对他还是比较了解。
他知道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但此刻他放弃军政权力,不会威胁到蒋介石。
以蒋介石的为人,对他不会赶尽杀绝,会留有余地。
事实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