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出土青铜剑何以防锈千年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3-05-30 · TA获得超过2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秦陵出土青铜剑何以防锈千年

陕西省考古学会编辑、1986年出版的《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一书如此写道:“长期以来,中文知识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秦代的工匠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铬酸盐转化涂层技术,来防止金属遭到腐蚀。理由是秦陵出土的很多青铜武器保存完好,且在某些青铜武器表面检测出了铬,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也有不少说明论证。

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戈、矛、铍,戟、钺,殳、弯刀、箭镞等,制造工艺极为精致,刃锋锐利,尤其是青铜剑的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具有防锈抗腐蚀的作用。这一工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直至近代才掌握,而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已创造了这一先进工艺,说明我国古代治金技术的进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1996年,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纂出版的《秦俑学研究》一书中,也有相似的内容:“在外国,一九三七年德国才发明了镀铬工艺。镀铬防锈法的普遍使用则是最近数十年的事,防锈时间一般能保持六十年。秦代青铜剑的发现,证明我国远在二千一百年前已经开始使用铬盐氧化法,而且至今仍未失去保护作用。”

这究竟是不是决定秦陵青铜剑千年不锈的关键?一项关于秦陵兵马俑青铜武器为何能保存至今的研究将这一谜团层层揭开。《Scientific Reportsvolume》在线发表的这项关于秦陵兵马俑青铜武器的最新研究,由中外学者共同参与,否定了上述说法。

疑问——

中外学者将目光对焦在如下几个问题:

(1)武器表面存在铬的概率是多少?

(2)表面存在铬与青铜武器的长久保存之间有无相关性?

(3)铬的来源在哪里?

(4)武器表层的铬是有意为之的吗?

研究分析了大量的出土武器、土壤及相关材料样本,还做了铬涂层处理实验、青铜器加速老化实验。

解答——

(1)在464个武器部件中,只有37个检测到了铬的浓度≥0.1%,这证明铬的存在并不普遍。

(2)铬与青铜武器的长久保存没有关系,真正起作用的是青铜含锡量较高成分稳定,且埋藏地的黄土酸碱度合宜,土壤颗粒非常小能阻碍金属腐蚀所需的通气和湿度。

(3)铬的主要来源是漆。当年修筑秦陵时,曾用漆对兵马俑和武器上的非金属部件(比如木制剑柄、剑鞘)进行涂层。所以,与这些部件相近的金属表面常能发现铬,反之则极少发现。至于漆中铬的来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4)秦代工匠并未掌握用铬为金属防腐的技术,金属表面的铬是埋藏后受到污染所致。

其实,类似的质疑并非始于今日,1996年,学者何堂坤在《考古》杂志刊文,公布了自己对6件表面含铬青铜器的检测结果。根据这些检测结果,何认为:

“今分析的6件试样原系镀锡器物,并未进行过人工铬化处理,表面上的铬是在使用、埋藏过程中偶然渗入的,试样表面的诸般色态、是自然腐蚀造成的。秦俑坑铜镞、满城汉墓铜族表面铬分布状态与这6件试样十分相以,唯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同样很难排除自然污染的可能性。”

具体的理由有5点:

(1)事例很少。包括何本人测验的6件青铜器在内,“今知(指1996年)我国古代表面含铬的青铜器试样总共不到10件,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增加”。

(2)这些青铜器表面的含铬量较低。“6件试样10个分析点的平均成分为1.065%,最高含铬量只有2.170%”。

(3)把这些铬说成刻意人为,动机很难理解。对青铜器的表面进行处理,要么是为了装饰,要么是为了防腐。但研究的6件含铬样品颜色不一,有乳灰色、灰白色、青灰色、灰绿色、灰黑色,不是用铬来装饰着色应有的现象;样本里有镞,镞是大量消耗之物,并无防腐必要,而且真要防腐镀锡就可以了,“含铬表面的抗蚀能力未必胜过镀锡表层”。

(4)青铜器表面的含铬量不均匀。如果是为了装饰或防腐的需要,这种现象很不合理。

(5)镀铬技术缺乏文字记载。其他镀锡、镀金、镀银技术,均可在古籍中找到依据。

较之以往的质疑,此次中外学者的研究,给出了更细致的数据和更准确的分析,结论也更为可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