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蔡邕真的是因为哭董卓而被杀的吗?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董卓最初是边陲西凉的一个大军阀。后来奉大将军何进之命率部进京,旋即掌握了朝中大权。因其嗜杀成性,倒行逆施,祸乱朝廷,引得天下诸侯联合讨伐。但因为董卓有手下大将吕布英勇,加上盟军内部出现分歧,最终没有成功。于是,司徒王允设下“美人计”,并从中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才假吕布之手将董卓诛杀。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在其死后竟然会有人为之痛哭哀悼,这就不能不让人万分费解了。
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再坏的人也会有几个朋友。 却说董卓被杀之后,抛尸街头,直接被军士们点了“天灯”。过往百姓更是纷纷手掷董卓之头,到最后连脑袋都给摔烂了。而整个长安城内外,无论男女老少,皆载歌载舞。即便是那些没有钱的穷人,为了庆贺董卓被诛,典卖了身上的衣服也要去换酒喝。如此的场景,不胜其数,可见国人对董卓之痛恨。当然,那些朝臣们也没闲着,以王允为首的几个大臣也摆下宴席,喝起了庆功酒。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说有一个人正伏在董卓身上痛哭呢。王允一听,顿时大怒,立即吩咐武士将此人擒来。 不一会,武士就推着一个人进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是侍中蔡邕。王允一见非常生气,怒斥道:“董卓是国贼,差一点就亡了汉室江山。
关于董卓,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个屠户,弑杀成性,大汉的官员对他敢怒不敢言,董卓是什么样的人,在《后汉书》中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在重用人才的同时不任人唯亲,“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善用人才也使董卓一度位极人臣,权倾天下。
至于王允为什么要杀他?
一、蔡邕身为汉朝臣子,不为国贼董卓的死欢庆反而哭国贼,大逆不道;
二、蔡邕有才,主修汉史,王允如果不杀他就相当于使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根据蔡邕现在的表现以后还会使王允之辈蒙受诽谤。
除此之外,王允恨董卓,而这个时候蔡邕偏偏往枪口上撞,王允匍匐在董卓脚下已久,此时站在权力的顶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不烧你烧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