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菖、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折叠民俗活动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兰)、放纸鸢、荡秋千等等。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比如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采药制茶、立蛋、比武、击球、躲端午、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不同地域的特色节庆食品还有诸如吃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饮菖蒲酒与雄黄酒、喝午时茶等等习俗。
扒龙船
扒龙船,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扒龙船(舟)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文中记载的"飞龙"即是龙舟。这些龙船平时沉在江湖水底,也有把龙船安放在陆地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护的。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后,龙船就下水或从水底浮起,水手开始训练,直训练到五月初五参加比赛。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粤闽地区,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则是"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中国自古以来有以船送瘟神的习俗,扒龙船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广东扒龙船有敬龙神与驱邪送瘟的意义。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划船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浴
端午日洗浴(浴兰)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折叠民俗活动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兰)、放纸鸢、荡秋千等等。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比如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采药制茶、立蛋、比武、击球、躲端午、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不同地域的特色节庆食品还有诸如吃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饮菖蒲酒与雄黄酒、喝午时茶等等习俗。
扒龙船
扒龙船,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扒龙船(舟)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文中记载的"飞龙"即是龙舟。这些龙船平时沉在江湖水底,也有把龙船安放在陆地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护的。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后,龙船就下水或从水底浮起,水手开始训练,直训练到五月初五参加比赛。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粤闽地区,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则是"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中国自古以来有以船送瘟神的习俗,扒龙船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广东扒龙船有敬龙神与驱邪送瘟的意义。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划船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浴
端午日洗浴(浴兰)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展开全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与春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一样,是一个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节庆食品诸如粽子、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菖蒲酒、雄黄酒、午时茶等等。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与春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一样,是一个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节庆食品诸如粽子、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菖蒲酒、雄黄酒、午时茶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将近节日的时候,恨不得一天吃几顿都是粽子,这也是我爱上糯米的原因。现在,粽子成了一种美食,可以随时买到好吃的粽子,只是始终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 原本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老先生的节日,然而现在,身在他乡,端午节成为了我思念家乡粽子的节日,即使吃不到,也要想想。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大节目,说实话,我只见过一次,每次看赛龙舟的人特别多,家里人担心我们小孩不够壮,被人挤到河里去,所以极力反对我们参加这种热闹活动。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比较简单,没有元宵、中秋那么重要。但是所谓的传统习俗也还是有三个的,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或是遗漏。一是要煮咸鸭蛋来吃,当然也可以有鸡蛋、鹅蛋等等。二是门上插艾草。艾草,据说能够辟邪,艾草的另外一个用处就是晒干以后,拧成绳子状,用火点住一头,慢慢燃烧,由于是绳子状,燃烧不是很充分,会有很多烟,而这些烟就可以用来驱蚊。所以端午节后,等艾草晒干,我们就经常这样在院子里点上艾草绳,用来驱蚊。三是吃桃子,我喜欢吃那种硬硬的青桃子,不是很甜,但有点甜;软的桃子太甜,而且桃汁会淋的到处都是。 其实,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就是这样,在简单中就能带出家乡的纯朴,和端午节节日的欢乐以及邻里间的一种互动。 唉,好想家,好想家里的亲人,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诚祝家里一切都平安!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